德国的出租车司机们

两个星期内,去了两次德国,首都柏林和欧洲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从今以后,再有人跟我说德国人严谨得半夜一点钟在空旷的大街上看见红灯都主动停下我一定要用最大的鼻音来嘲笑他!

不过今天暂且放过一样不那么遵守交通规则的德国同学们不提——毕竟我步行遭遇红灯的次数好像还构不成分析数据样本的说服力——但是在100小时内我已经在德国打过7次车了,总金额已经超过150欧元,这个数字说不定连猪妖之类混迹德意志多年的同学都达不到,所以我决定骄傲自满地来讲讲我所遇到的出租车司机们。

司机一,中年大哥,言简意赅型,柏林。

从我say hello,到给他看带着地图的地址,到抵达目的地。该兄台一共只跟我说了5个单词:hello,ok,here,thank you,大概是我所说单词的十分之一左右。我在拿钱包之际他已经直接把收据开好,然后接过我的整钱,一点让我表达给他小费的机会都没留下,直接把1.2欧元的零钱找给我,扭身下车门开后盖把行李拎了出来。

司机二,青年大哥,艺术愤青型,柏林。

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后来我才知道欧洲的出租车司机是不大接受乘客坐副驾的——去机场的漫漫长途一言不发实在太尴尬,而且从交待地址的简短对话来看,该名同学的发音我完全能够听懂,于是以“It is really cold today”发轫,开始了两个愤青之间的对话。

如果你是一个游客,对出租车司机百试不爽的搭讪套话就是对其家乡的赞美。我刚说柏林是个让人感觉很舒服的城市,小哥马上接过话头,历数起柏林的好处,并对我来自的城市巴黎进行了脏乱差人多嘈杂物价昂贵之类的种种抨击,还特别提到人们根本不说英语以便将我这个涉世不深的外国友人拉到同立场的阵营里来。提到柏林也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司机同学表现出作为土著的愤懑之情。

看到一个类似电视台的转播车,小哥停下来对我来历的基本盘问,开始咒骂电视这一后工业时代的代表产物,并说自己家里没有电视。我很好奇地问那业余时间都做什么。小哥对我的问题很藐视,回答说:“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啊,我有很多的艺术家朋友,我们一起去博物馆、看电影、去音乐会,甚至就是在一起聊天,非常多有趣的事情……”我Orz了一下,他接着说,“我有一个特别牛的艺术家朋友,非常有名(打量了我一眼,觉得我不像是能对这个名字尖叫的扇子,于是就没告诉我),大部分时间在美国,他回柏林来的时候,我就陪着他在大街上闲逛、装修房子、喝酒……”这种“我有一个特别牛的朋友”的表达方式其实也非常多见于北京的哥的海喷之中,所以令我倍感亲切。

然后话题自然转到中国,小哥知道我来自北京,立刻表示了对这样一个有近2000万人口的庞然大物城市的不可想象及不能忍受之情——好吧,谁让人家是连巴黎都不能忍受的同学呢。此外,小哥在客观评价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之后,也顺便提及了由于发展过速而引发的各种潜在矛盾的激化——比如城乡差别、贫富差距等等~~

热泪盈眶阿,同志们,如果不是一个憎恨电视、有着大牛艺术家朋友、对全球化深刻反感的愤青,哪一个万里以外陌生城市的出租车司机会关心俺们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阶级差别呢,人家根本没跟我提人民币汇率应该升值或者中国产品倾销欧洲的问题呢。

最后,在临近机场的时候,司机小哥再次向我生活在没办法靠英语蒙事儿的国度表示同情,他说,法国人,呵呵,他们总是说”je pas这个je pas那个 “。我说,你会说法语的阿。小哥说,当然(好吧,谁让我没法深究呢)。不过我儿子不爱学,他总说他讨厌这种语言,我告诉他讨厌也必须学。。。。原来愤青艺术的哥也是有了了儿子的阿,原来愤青艺术的哥也是要儿子学法语的阿。。。我默默抱好行李,递过了30欧元,并说不用找了。小哥很酷地认为这三块钱小费是理所应当,敷衍地说了谢谢。在我进入机场门口之后,还悠闲地在车外点起了一支烟~~~

司机三,中年大叔,反德意志型,法兰克福。

尽管大叔的口音听起来有点吃力,但是开始的时候我还是非常高兴司机主动跟我寒暄。他问我从哪来,中国还是日本。我说中国,他说天啊,你从中国来居然没行李。我说我现在巴黎工作。他说天啊你在巴黎工作,我好喜欢巴黎。他说你第一次来法兰克福吗,我说是,他说天啊那你一定要好好看看,法兰克福是特别漂亮的城市!话说实话是一点也没看出来,但是为了找个台阶给他下,我就说,是啊,法兰克福是德国乃至欧洲的金融中心,是很现代化的城市哦。大叔高兴了,连说,对对,就像——小纽约。。。当时我就替熊老师和fool帅哥哭了。

突然拐到街角一个剧院式建筑,属于旧式风格,大叔连忙喊,快看,多美的老建筑!跟巴黎一样。我表面还是很欢呼雀跃地说,哇,果然好漂亮耶!心里默默拜了一下,想闭着眼睛在巴黎撞一个楼也比这个来的好看。不禁再次记起柏林开会时晚餐旁边座位一位德国老帅哥的城市点评:well,Berlin is ok, as a capital, has its own history, the cultrue…frankfurt is nothing, for it’s too close to Paris…Lodon is great, could be compared with Paris…

健谈大叔一路上洋洋得意,给我指点各种乏善可陈的高楼大厦,然后突然说,你应该好好转转啊~不过你就一个人。。。所以。。。不如我带你去喝杯咖啡吧~~

ft不已阿,这分明就是传说中法国人的行事风格,结果我在巴黎一次也没遇到,竟然反讽地到德国来遭遇了。我说不用了不用了,我还要在酒店等着跟老板碰头,他晚些的航班过来。。。大叔嗯哼了一下问,你老板也是中国人。我说对,很严肃的中国人。

七拐八拐,突然看到一个还算恢宏的建筑,没想到竟然就是我住的酒店。很赞。谢了司机师傅,掏出钱包,计价器上显示27.2,大叔拿出发票夹意味深长地问我,你要写多少钱呢。。。我略微不爽了一下,不过还是说,30 is ok。心里默默怀念了一下柏林沉默寡言的的叔。

司机四,中年大哥,纯德意志型,法兰克福。

开完欧洲银行大会,见过特里谢大人本尊出来,法兰克福正在下雨。奔袭到大街上拉开等候出租车的车门直接扑了进去。听说我们要去机场,朴实的司机大哥前后张望了一下,犹疑着对我们说,本来应该向那个方向走,但是那边会比较堵车,我们走这个方向,可能会多1-2欧,但是会比较快……我说没问题,咱们走吧。

行进了一会,我们的方向也开始有些小停顿,但是如果跟北京比,还算是一路畅通的,但是司机大哥如坐针毡,不停地用不甚灵光的英文跟我们解释,今天是很奇怪的,本来不是下班时间,但是竟然堵车了~~我们说没关系没关系,可能因为下雨吧。但是该同学依然表现得非常郁闷和沮丧。

到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灯的队伍排了几辆车,司机大哥终于忍无可忍了,他一脸欠我八十吊的表情对我说,太对不起了,我也没想到。。这样,这样……会花好多好多钱的!说时迟那时快,话音未落只见他竟然毅然决然地把计价器一把关掉。。。。我和老板都被惊骇了,急忙说没事没事,take it easy~~

然而为时已晚。在此后一路飞驰的出租车里,我一直默默望着那个黑屏了的显示器感慨着终于见到一位传说中的纯德意志兄弟。到了机场,我问司机同学我该付多少钱。他一脸刚刚惊醒的表情,说:我也不知道耶。。。我,我把这个给关了。。。我一边Orz一边掏出钱包,说,那30块好吧,我来的时候就是30块。他说好的好的,你说了算。

我素来没有啥绅士风度的老板早就不等我付完账就一个人进了候机大厅,等我赶上他的时候给他讲了来回两个司机的巨大差异。我老板以其一贯的种族论论调说,很简单,前一个是东德过来的,后一个是土生土长的。。。

才女的范围

冬至 说:
对了,你的窝搭建的怎样了?
inking 说:
最近太忙了,没时间顾得上,老板也不在,还没最后定呢。
冬至 说:
🙂 ,弄好了就该到你那里蹭饭拉 (注:该位同志常驻刚果布,来蹭饭还是有难度的)
inking 说:
好,没问题
冬至 说:
,你的手艺应该不错
inking 说:
呵呵,不敢当,凑合能吃就是了。
冬至 说:
你可是才女亚
inking 说:
才女。。。也管做饭的吗?-_bb

我更焦虑料。

第一夜

第一夜

有的时候,我会怀念我们的没有冬天的村庄。人们煞有介事地点起炉火,是因为想看到姑娘们绯红的面颊,或者衣裙转动时在墙上的暗影。神父喝醉时会讲起你的故事,我知道哪些是千真万确,哪些是道听途说。因为如果我相信,火焰就会突然地明亮一下。

还有的时候,我想给你写信,但是你知道我信不过那些邮差,听说所有插上羽毛的信件都会被他们拆开偷看,然后编成歌谣到处传唱。所以我画给你,关于我看到的月亮,河水、麦穗和被偷偷剪开的栅栏。

我并不知道这一天你又走到哪里,住在什么地方,只好仰望着天空假设,每一天,你都搬到另外的一颗星星上。

杜尔西内娅的村妞夜话

黑暗前的黄昏

这一天的晚上,我被胃痛折磨地彻夜未眠,在最后决定起床来呕吐一下的时候,闹钟正好响起,半个小时后一辆罢工中送机的悲情出租车会在楼下等我。这一天的晚上,我突然记得:很久很久以前,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唐吉诃德、南瓜马车、剑和传说的时候,我是杜尔西内娅小姐。

。。。。。。

。。。。。。

。。。。。。

。。。。。。

当然,

如果我尚有一些自省精神,

因为

村妞不嫌老,昼夜写酸文

而感到窘迫,

那么,

事实上,

这段话还可以换一种说法: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墨迹疯忙毙碌,村妞以赚水木。。。

竹祭司&墨星盘

*nafbamboo~女祭司 墨迹同学好。偶在看你的星盘

两肋插刀之快点帮忙选房子~

选房子选到崩溃,选房子选到失眠~~实在是举棋不定阿…经常昨天晚上还觉得另一个好,今天就又变了。。。从这件事上我彻底看透了自己毫不决断难成大事的双鱼座本性。下周怎么也要有个结果了,争取月初就搬家~~。

选择A

巴黎 / 7° Arrdt – Rue De L’université Pont de l’alma (RER C) – 4 楼(3 etage) elevator

好像就是这张图上左边的这座建筑的另一端,院子里可以看见铁塔上面三分之二,不过屋子里是看不到滴~

客厅——

卧室——

书房——或者可以改造成客卧~

厨房——

具体信息亦可见 http://sublet.lodgis.com/zh/paris/description/3073378-rue-de-l-universite/

优点: 离上班地点很近,步行10分钟之内(在罢工的时候尤显可贵),离同事住的地方也近(他们在15区),如果去中国城买菜之类,蹭车比较方便。地段好,离铁塔、塞纳河都咫尺之遥。安全,非常安静,窗子都对着庭院。

缺点:整体朝北(但采光还可以);书房与客厅由一扇玻璃门连通,是沙发床(父母明年来住2个月左右,估计就是我住了,肯定没床舒服)。周边因为是旅游区不是生活区,配套设施不是特别方便,最近的超市G20,步行大概7\8分钟。房东比较挑剔。

选择B

巴黎/ 16区(也是贵族区吧),地铁Jasmin Rue Ribera (见地图)- 2楼 (1 etage)

——地段在森林和塞纳河中间,呵呵,乐庐师兄说,一三五游泳,二四六跑步:P

客厅——

外面阴天下雨,这张没打闪光灯,就很暗。后期调高亮度,就很粗糙了。

卧室——

客卧——

厨房——

浴室——

优点:客厅和主卧朝向东南(主卧和客厅连通,有推拉格门),客卧朝北,算是通透。有阳光和大阳台!各房间功能比较独立客卧有两张床。交通还可以,步行到地铁1-2分钟,地铁8分钟到单位所在的alma marceau站,出来1分钟即是。周围是生活区,较为方便(不过也都不便宜),最近超市也是G20,步行2分钟。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浴室(汗!)

缺点:临一条小马路(rue de la source),车不多但是不断。楼层不太高,加上楼上阳台遮挡,采光可能有一定影响。 地段不如7区好,罢起工来一样不方便。

两个房子总体面积差不多,各个房间面积也相近,都不算大。关于内部陈设,我不喜欢A的皮沙发,喜欢B的各种椅子和地毯;不喜欢B卧室的床,喜欢A的书桌。原则上我可以自己添置一些家具和电器,比如给书房硬塞一个床(单位报销),但是一来我比较怕费事,二来空间有限也不是很好调整。

A的照片是中介网站提供的,基本反映了真实情况。B的照片是我自己拍的,当天下雨,所以用了闪光灯,否则屋里比较暗。

主要想征求一下大家意见,就房子本身而言,你们觉得哪个更好?必须发言哦!

匆匆冬天童话

去柏林开会,两个整天,完全奉献给德国GTZ办公大楼四层楼高落地大窗的会议厅。用我驻华使馆一个ppmm的话来说,就是基本等于没来。但是不管怎么说,我在德国柏林遭遇了2007年的第一场雪,并且,在两个背包的掩映下,当了一次寒冬夜行人。

会议的召集者是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也是他们财大气粗出的钱,所以才有不间断的茶歇随时供应,晚上还请全体与会者吃了一顿德式西餐(相形之下OECD就寒酸多了)。会议形式非常新颖,小朋友,团团坐,十五个六边形桌子每边一个人,方便互相讨论和交流表情。德方的主要组织者是个嗓音特别好听的扎小辫子的艺术气质卷发帅哥,有漂亮的眼睛和很纯净的笑容,搞得我经常走神花痴无心听就算有心都听不太懂的会议报告。

本来是讨论发展中国家债务的专业性会议,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大概是担心德国人一贯的严肃谨慎会导致会场气氛凝重,所以特别请了一个类似我们这边高级公关公司的“职业主持人”,该名同学身高9尺,一口地道伦敦腔,活力四射,肢体语言众多,表演欲极强,以主持奥斯卡颁奖晚会的尽头极尽所能地调动场上积极性,于是大家常常彼此挑眉歪头交换对这位活宝先生的admire以及无可奈何之情。

大会的一个重要主题是OECD一个经济学家顾问写的53页的报告,而该报告中有30页在写中国,而其中25页在写我所在的单位——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会议主办方不惜动用通过中国财政部驻世行执董要求我们派人参会的原因吧。报告整体来讲还是比较客观的,对于中国的结论也较为公允,虽然字里行间流露了对中国对外援助和经济合作中信息的透明度不高的无奈——而这位酷似matrix里世界缔造者形象的老先生,三年前其观点还是与我们针锋相对的。

晚餐时老先生和我们坐一桌,博闻强识,游历丰富,从德国酿酒业的特色,到WB和OECD的八卦,到给我在巴黎选房子提供意见,幽默有趣,谈笑风生。第二天会议茶歇的时候来交换名片,饶有兴致地问我名字的意思,然后发现彼此名字发音相似,竟然意思也相似,很神奇。老同学说,保持联系阿,反正都在巴黎,以后一起吃饭什么,我知道“北京食堂”不错,我常去!。。。。Orz~~~老板让我回去写总结的时候把这位老同志称为“正直的经济学家”,我决定下次在巴黎有机会再见的时候可以将这个形容词告诉他。

老板现场发言,宣读了苦心孤诣准备好的讲话稿,然后明明台下很多人虎视眈眈都跃跃欲试打算提问,可惜他是panel的第一个发言者,后面的四个人都准备了暴长的ppt,导致时间严重超标,活宝主持人当机立断要求每桌只有一个问题,针对所有发言者,且写在小纸条贴上案板,于是一场想象中的舌战群儒就这样被扼杀在襁褓之中了。

第二天老板改了机票先回了巴黎,留下我坚持到最后,我战战兢兢地坐在一堆非我族类之间,发现一个米国的老jj也跟我一样有在会场百无聊赖喜欢描黑纸张抬头或者乱画画的习惯,可惜属于持不同政见者。果然天下主持人是一家,在会议最后,活宝长脚叔叔跟小崔学了一招,让每个人用“一句话”表达一下参会的感受或者对讨论议题的意见或者今后工作的打算。。。话筒就从我所在的这桌开始。我非常想恶搞一下,用我们本山大叔的地道东北英语回答:得尔意子农累完三坛四嗷?完可以破一谈特,买爱尔踢客特土卡姆盒儿,糊为哦呸佛袋特?(请尽量读,48小时后公布正确答案)。

但是这样一来,除我之外唯二来自使馆的两名中国同学在一片雾水静默中有失身份的暴笑(如果他们反应得上来的话)很有可能导致国际纠纷,从而给本来就不爽的WB代表(伊们推销的一个framework遭到很多反对意见)带来难以磨灭的伤害,于是我还是匆匆说了两句场面话了事。俺说,“……As a tool,it would be helpful, while as a rule,maybe still need some time to make the judgment”,不管怎么说,也比尼日利亚同学:“it,it, it is useful, but the use is very limited”温柔点吧。

晚宴的时候喝了德国的白葡萄酒,味道非常不错,但是没有喝到啤酒总归是很遗憾的。幸好这次阴差阳错给我买的居然也是商务舱,于是毅然决然在法航的B class休息室独自开了一小瓶当地啤酒,一边上网查看邮件一边旁若无人地喝完,岂一爽字了得。

最后说一点灵异事件。背了相机去柏林,只在去晚饭的夜色里拍了勃兰登堡门几张;背了笔记本去柏林,只在第二个晚上看了谍影重重二。前blog曾说到看电视剧版一的时候中间很多巴黎的镜头让我特别ft,而这次,影片十分钟以后,就赫然出现我刚刚遥远瞻仰过的帝国大厦,并在字幕上打出:Germany Berlin。。。

11月11日

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日,英国阵亡战士纪念日,还有,光光节。

我以一个伪光光的心理从一个真实光光的状态中醒来,又做了一个情节纠葛冗长,线索扑朔迷离,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的梦——自从我搬到颠倒对称小屋以后,我那些睡眠足或不足的夜晚都足以令我成为中国的克里斯蒂,前提是如果有一台梦境复读机。

昨天晚上看鲁豫有约,非常应景的四个单身大龄成功且比较pp的“剩女”访谈,赫然发现我的同龄人也在其列,不由倒吸一口冷气。里面有个女孩很优秀,估计节目播完很快就能被收视精英里的钻石王老五发掘出来。另外有个当老师的jj长得与我一个帅哥前男友极有夫妻相,且性格非常相似,世界观纯属雷同,年龄也较比般配,我激动地在屋子里团团转了几圈,想千方百计将这一信息传达给后者,终因万里之遥且多年未有联系而告罢。

英国唯一一个参加过一次世界大战尚还健在今年106岁高寿的老兵与驻伊拉克部队的年轻小伙见面。老人说:“11月11日是两个日子,原来是战争停战日,这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场秀;而后来是阵亡纪念日,这对我意味着两个最好朋友的离开。”

不知道什么时候鬼使神差地下载了3个小时的《the bourne indentity》,看到半夜2点多,到了大结局才发现好像似曾相识:( 20年前的美国大片,看起来多了些情节之外轻巧的品头论足,比如对男主角过气的发型、女主角时代特征明显的衣着,还有前手机时代的诸多不便和可爱。中间剧情转到巴黎,陈旧桥段的一个铁塔远景。我应声而叮——这个角度的铁塔好熟悉阿。果然下一个镜头就是男女主角站在我每天路过的电话亭打电话的情景,原来那些因为半个menu就要14欧而被我鄙视的抢钱餐馆早在20年前就在那里了,失敬失敬。而在trocadero追逐的那场戏更让我感慨万千——多少次阿多少次,我从这个台阶爬上来找9号线回家,还在大风里等人等到崩溃。啥时候火拼取景到天安门广场呢?

上周一周都在忙碌,周一周二在OECD代表老板代表他的老板也就是我们的大老板开会。会上听各国代表讨论议题还是很有兴味的。据说每年最有提神效应的都是日本代表团的代表,今年也不例外。

日本代表的professor义正辞严地说:“我有三点意见,但是我不说~~~(难道您也是共产党员?)。。。会后我们会以官方形式递交一个书面的意见。”主持人说,“别阿,您就说吧,您看大家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您先说了也方便我们及时修正不是。”(这一点上还真要赞秘书处的效率,就开两天的会,针对会上的即时意见,某个文件都出了三个修订稿了)

日本代表盛情难却决定还是说了:“第一点,大家请看第三段,第四段和第八段。这里面都用了一个同样的动词‘agree’,我觉得这个agree表达很模糊,在这三段话里可以考虑用不同的动词代替;第二点,大家请看第六段,这里面说‘make every effect’,什么叫’every effect’,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嘛;第三点,第八段,第5行,这里说’it calls blablalba’(因为他不太尊重地说blabla,所以大家这里都笑了),这个’it’指什么,前面找不到,很不清楚……啊,等等,我还有第4点意见……啊,等等,我还有第5点意见~~~”

虽然日本教授的英语发音差强人意,但是其对语言的精益求精精神还是震慑了当场,很快就有德国代表觉得要捍卫自己的严谨民族特性接着站出来对某形容词的使用表示质疑。

长见识阿~~~因为中国作为非OECD成员国只是以观察员身份被邀请列席,因此现场才拿到材料,我对这些精雕细琢的条款类文件完全一头雾水,不过这种各个国家代表异彩纷呈地见解表达方式还是让我大开眼界。

事实上因为最近一些年以敝单位为先卒的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步伐的加快,很多此方面的讨论中国都会被视为“沉默的焦点”。会场间隙美国代表团的团长还特意过来和我们中国的两个代表“亲切交谈”,说无比感谢我们能来,其实全场都非常关注我们,也非常欢迎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方式跟他们交流。我谨小慎微地说了N个appreciate以及thank you,心里暗想“你想带我们玩我们就跟你玩啊,那我们岂不是很没有面子。你们玩了那么多年想玩死我们还不容易,等我们自己玩出经验来再说吧”。。。嘿嘿,没有官方口径,我哪敢乱说话。当然,其实就算有口径,以我的英文水平,想“乱”说话的难度也比较大。。。

周三周四为了一个行程两个报告都加班到10点半,其中一晚还遭遇大雨,恨不得一边洗澡一边睡觉,想到第二天还要争分夺秒和总部联络进一步明确修改意见就更加崩溃。差不多说定的房子也一直没时间再和房东见面,吉凶未卜;而已确定的15-16号柏林,22-23法兰克福,12月5-7号摩洛哥的出差日程都已迫在眉睫,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各当一面才好。

周六法语课。当堂测验。上帝啊,我已经多年没用一门语言写出如下可爱句子了:“俺叫魏淑芬,女,29岁,至今未婚。我是中国人,我的家里有三个人,爸爸妈妈和我,我住在巴黎,爸爸妈妈住在中国。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有很多的人,中国的首都是北京,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我爱北京,也爱巴黎”。。。

老师一边给我改着阴阳性单复数的错误,一边撇着嘴偷笑——她其实应该是欣慰的,因为除了我之外,全班其他20位同学再也没有写出10个字以上的了。(关于我的法语课,以后我要单独开博来讲)

本周流水帐追忆完毕。最后,据我估计,我的光光节将在烤面包就苹果,一边看水木一边写报告当中度过。

莫奈的秋天

莫奈花园,对于一个到了巴黎100天还没有去过先贤祠的小朋友来说,已经造访这个驱车需要1个半小时没有GPS死活找不到的地方两次,多少还是有些诡异的。

上一次跟着领导一家周末出游,这里还是晚夏的时节,花团锦簇、莺歌燕舞,睡莲朵朵,没带相机。不过比起那时,我更喜欢秋日里的莫奈故居,这些颜色,既象征巴黎,也会让我想起北京。

恩。。。这个,要算是莫奈的邻居。

莫奈邻居2。

莫奈邻居一条街。。。

莫奈花园示意图。上面部分就是开着睡莲的池塘,其实是莫奈同学专门开辟了水路把河水改道引进了自己的院子(这个工程从提交申请到完工用了10年时间),所以是清如许活水来的。中间部分是莫奈居住的房屋和庭院花园,这个部分与池塘小园林相隔一条马路,参观者须从地下通道绕过。最下端的是层林尽染的停车场。

这就是莫奈居住房屋的主体建筑,因为里面不让拍照,所以不能将其内部细节呈现出来。里面陈设的除了莫奈自己的画作仿制品之外,还有非常多的其收集的日本浮世绘作品(也是仿滴,真品都在博物馆),同池塘园林的风格一样彰显着画家本人受其影响之深刻。

从庭院入口拍对面小园林全景。因为是阴天,没有蓝天白云做底,我特别容易就把曝光搞过度了。

姑且可以从这幅图片上想象一下夏天时满架花花草草的盛况,简直就是闹腾。

初试定焦头。当年被空门同学“忽悠”地花了狗头两倍的钱添了这个定焦镜头,从来没试过,第一次拿出来show一下,果然大有不同。

还有一点点繁花似锦的余韵。

这样的颜色,秋天的味道就出来了。

****************** 我是池塘园林分割线 **************************

茂林修竹,清塘栏桥。这也是莫奈从其热爱的日本风格中学到的。明治维新的对外开放使日本绘画及工艺品作为东方艺术气质的代表得以在欧洲大行其道,深刻影响了当时诸多前卫的艺术家。然而置身这已经隔了两层的“东方”园林之中,每个中国人大概都会有些微妙的感慨。

单看池塘,已然是有些凋敝了,不似我上次来时还有很多可以让人与画作对照唏嘘的睡莲。

而这些秋天才会有的色彩,又得以让这个花园多了些沉静和内敛的美。

上面这张照片是本系列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张。

而这一幅则深刻佐证了房地产业一个永恒的真理: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

这个即便不是厕所,也是厕所旁边的房间~~

如果我是一辆汽车,曾在这样的地方泊过,再让我回到地下车库我是一定会参加工会的罢工的。

来时的路,和去时的路,其实是一条路。

******************我要给你好看分割线************************

下面友情奉上两张大部分小朋友都会感到震撼的“睡莲”原作……

怎么样,莫奈同学晚年就一直画睡莲画睡莲画睡莲画到失明,没有点儿镇国之宝怎么说的过去呢~~更多信息我就卖个关子,等你们来巴黎的时候,我带你们去看:P

偶然

下课回来的时候,我有一点爱上巴黎的阴天。2号线从地下驶出,在秋天的枝叶中穿行。那些优雅而沉默的建筑在车窗留下惊鸿一瞥,于湿润的空气里告别。我漫无边际地想着一些什么,错过了应该下车的站台。

因为是周末的下午,超市里的人很少,于是凭空也有了些秋日的味道。我挑了一瓶375ml的Bordeaux,是第一次自己买酒,与牛奶、苹果和饼干一起放在篮子里。

用了很大力气才将木塞打开,酒的味道很好,喝了一杯以后在床上睡过了整个黄昏和晚上,为一周以来连续的疲惫做一些小小的补偿。

连续四天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的某天夜里,我在镜子前看见自己的眼睛,晦涩暗淡,眼白是暗黄色的,布满血丝。

二十岁的时候,我和我的初恋男友分手。第二个男友是一个比我大七岁的男孩。当然,当时他自诩,而我也结实地认为,他是一个“老男人”。又一次他看着我突然说,我最喜欢你的眼睛,真的是清澈的那种清澈。然后为了佐证,拿过镜子,和我一起照。他有一双非常英俊的眼睛,只不过眼白是暗黄色的,布满血丝。

于是七年后我有些哑然失笑。原来我眼神清澈并不是因为我的内心纯良,只是由于我还不够老。

搬了一次家,从304搬到302,也许很快还会再搬一次,搬到距离铁塔步行5分钟塞纳河1分钟然而依然朝北没有阳光的房子里去。我最终没有找到奇异失踪的手机原来的sim卡,保存在里面的二十多条的短信最终以这样的方式消失了。作为念旧的一点点象征,我已经能将它们一一默诵出来。

最早的一条大概是03年。一个只见过两面且为不同政见者的男生发来的一首七言 《无题》,最后一句是“间座悬河对无语,犹隔燕山千万重”。那时候一群人刚刚爬过长城,坐在亭榭里谈兴盎然的最后也归为饭桌上的沉默,因为喜欢这最后一句,就留在手机中,这许多年。

还有很多条,从04到05年。由于一种偶然,我放弃了自己唯一一次主动追求的爱情。而短信里说:“亲爱的,这不是你的错。我爱你,这种爱不仅是我们精神饱满时相互碰撞出的欢乐的光芒,也是困顿时候的相互依赖。”

这一条我常常翻出来看。甚至我的手机,也比我的恋人陪伴我更长久。

后来这句话成为我对爱情的想象和纠结。时常的,我反躬自省、扪心自问,你可会是一个人困顿时候的依赖,抑或,你可会在困顿的时候依赖一个人。

我很惭愧。

有天和小雨桑聊天。他说我是个太过理性的女生,他等着看我的个性掺杂进一些些软弱和感性之后的破茧重生。这句话,大概这世界上会有那么两三个人不能同意吧,但是,基本上,大致可视为正确。

有的时候我想再和小雨见面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三个还在一起的时候是那样单纯欢乐,一颗红心,没有准备,世界是我们,也是我们的,终归到底还是我们的。然后突然一天,再把三个人联系在一起尽的是些丑恶和荒诞的消息,即便已经成为一个旁观者,这样的成长我依然难以接受。又或者,豁达也不过是拒绝接受的一种方式。

我的房间从304搬到了302。这是两间格局相同的一室一厅公寓,但是它们是完全中心对称的。也就是说,原来朝东的窗子现在朝西,原来朝南的窗子现在朝北,原来是卧室的地方现在是客厅,原来是客厅的地方是现在是卧室,原来是厨房的地方现在是卫生间,原来是卫生间的地方现在是厨房……

于是,我常常会生出一种错觉来:我只不过生活在一个偶然被颠倒的世界里,等再过3年,24岁的时候,我就会回到北京,重新和你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