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见不平,拔刀相问

如果回顾一下,我的blog当中,被提及次数最多、描写最不吝笔墨的职业,非出租车司机莫属。但是身在巴黎,我已经很难感受这个职业带给我的日常生活中简单温暖的小快乐了。一是因为地铁,二是因为语言。在屈指可数的打车经历中,大部分的时间司乘二人都在互相沉默。好在巴黎出租车司机也有听FM103.9的嗜好,有一次我甚至听到电台在放我听了10几年的Braxton的“Unbreak My Heart”,在胸腔里欢呼雀跃了很久……

年二十八晚上,加班太晚,决定打车回家。一辆漂亮的奔驰,司机看上去是个像有俄罗斯血统的高大猛男。在从我说完地址大概方向就显得黔驴技穷的三板斧之后,司机同学显然也了解了我的会话水平,于是继续默默地103.9。

但是在一个地标性立交桥下转弯的时候,司机突然问了我一句什么,我猛然没反应过来,于是就听他用“标准”的法式英语重复道”where are you from”.
感动啊~~“China”。
“wo~~Chine”。
“oui,Chine”……
于是”听单词,学法语”活动就此展开。很快司机同学就了解到我不是从奥孔(hongkong)而是从北京来,在巴黎工作。
“你家在北京吗?”
我习惯性地回答,是。
“那你就把家人都丢在北京,跑到巴黎来?~~~言外之意显然是对我抛夫弃子有很大意见……
我终于用到了填各种表格都必不可少的一个句子:
“Je suis celibataire(俺至今未婚)”。。。”and my parents are not in Pekin”。
心里暗恨,管得着嘛你,居然还用谴责的口吻跟我说话。
“Oh,vous etes celibataire! Pourquoi?!”司机同学的语气简直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 Why?! why you not mariee?”….

浻。。。 似乎这是继我老妈之后第二个对我没结婚表示严重不满的同志。但是当然,面对这位猛男我完全失去了面对老妈时候的智勇双全……
“I…I don’t know…”
“vous avez quelle age?”(你多大了……)
不礼貌啊,太不礼貌了!impolite!不过我心里小小斗争了一下,自欺欺人地想,反正还有好几天才过生日呢~~“twenty seven,vingt sept”。
“vingt sept-ans”。
“oui,vingt sept-ans”
“vinght sept-ans ah…Pour quoi?Why?Why you not mariee,en? ”
得,还没忘这茬儿呢。我很想提醒他不要侧过身子来这么激动地质疑,虽然马路上没几个人,但是毕竟他还是驾驶员不是。再说俗话讲得好,一朵鲜花不是春,不结婚责任也不能完全怪我是吧。
“you, are jolie, you nice, you not mariee……why?!!”
“….merci…but…maybe…”
“you not mariee…chine men…problem?” (要把这句译为:中国男人眼睛都瞎了?~~~)

我眼泪一红,眼圈差点没掉下来。

“I…I don’t know, I don’t know why no man want to marry me~~maybe that’s why I came to Paris~”(党组织,请明鉴,这其实是白色的谎言,但我总不能说”Let me tell you why I cannot get married, just because I’ve come here”吧。

“nice mademoiselle, why not mariee~~” 祥林司机大哥熟练穿插运用两国语言不停地表达着其困惑不解之情。好在,在夜色掩护我的脸红之前,终于到了。

10.2欧。我翻遍钱包口袋,打算至少找出5毛钱小费,以安慰这个被大龄中国女青年挑战了生活常识的司机大哥,但是很可惜,所有的零钱加在一起,竟然分文不差。。。

拜年拜年

借左岸太有才子、建筑师、诗人、摄影家野城同学的作品,恭祝近墨者们新春快乐!

说实话,看完这张照片,我都忘记那面墙、以及我自己长什么样了……猜猜哪个是我?

右岸的左岸聚会

时隔半年之后,我再一次来到巴士底狱广场。从夏到冬,都是阳光晴朗的一天,能晒到太阳的露天咖啡座人满为患。

对我而言,这个聚会最值得期待之处,是可能结识一个兰心慧质的mm。很久不和自己喜欢的聪明人说话,已经有日益面目可憎之虞。见果然是见到的,不过,没有想到聚会的主旨竟然是讨论创办一份文学刊物。

显然,This idea is too young for me,不过有idea总是好的,我没有任何理由能够证明我琐碎繁碌大部分时间为稻梁谋偶尔才想想家国大义的工作有何更高价值的优先级。正所谓我不能以我之“必无”去妄言伊们之“必有”。

很多人说很久的话,直到回来的地铁上脑袋里还在嘈杂一片。想起很久以前TC聚会时候,土豆提到的一个人不由自主的“局面感”,不禁再会心莞尔。

我很想念那些和一个人在一起,即使沉默不语也很舒服自在的时刻。“我们只是享受互相陪伴而已”。

趁着sf版有人贴,重新看了一遍《星丛》,在前三分之一的部分还好像从来没看过人家,很汗。我记得以前看《恐龙战争》的时候不是很喜欢罗伯特·索耶,嫌他如女人一样琐细(好像很反女性主义捏?)。可是这次竟然又喜欢上了。感受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像一个娓娓的拥抱,不是握手或是亲吻,是多年之后老情人的,暧昧、礼貌、温暖而感慨的拥抱,重要的是,终归为一位男士(绅士)所有。当然,想象力也非常值得赞叹。

最近夜里常有失眠,而且白天越累晚上越难以入睡。喝热牛奶或者红酒之类的主意,由于过于倚重反而适得其反。于是除了电话骚扰米国时区的同学以外,开发出新的催眠工具——《The Economist》。在大量陌生单词拗口语法以及熟悉单词也不懂引申含义的文本摧残下,很容易就怀着沮丧之心索性睡去。——潜意识小心翼翼地询问:您打算起床查字典还是干脆睡着呢?选择不言自明。

凤凰卫视放小泽征尔(赞sogou输入法,直接词条)在国家大剧院指挥新年音乐会一事。一我没有想到他还健在,二我没想到他竟然比原来更像六小龄童。

吃掉了1欧元的非洲大芒果一只。很甜,很强大。

我今天一直在听的歌

点击收听

摩天楼——20个问题
词/曲:摩天楼  编曲:摩天楼

She appears with a queshion
She will ask for direction
Though I know I will say none
Make a wish and hope to get some

She backs up in suspicion
But I smile,she’s imprisoned
Give me stronger sensations
Ponytail flower buttons

It’s a natural exploration
I don’t need no pocket fiction
Front and center good to enter
Rocket shipping walls are dripping

Hiroshima right up in ya
I release my little swimmers
Demon-starting fuel injection
Hope I’m up for re election

我爱做梦,因为你在梦中
我说过我不愿醒
讨厌的电话铃声
夜多安静,笼罩着“生死与共”
我凝视着夜空
希望着不再只是梦

可惜,唱这首歌英文部分的主唱Jimi Anderson在两个月后就回了瑞典。唯有遗恨。

其实

所有的夜话都是在一个白天里完成的。

现在我把它们都贴完了。

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力气继续写下去。

也许吧,谁知道呢。

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第五夜

第五夜

城市里的河水,与我们村庄河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们不会愤怒或者心碎。即便我把整橡木桶的雪莉酒都倾倒进去,也不会有一点羞涩或慌乱的涟漪。它们日复旦兮,从未停留,比一百年的树桩还要坚硬,比小丑讽刺国王更加无情。这无可救药在我看来是如此分明,如同松枝永远也不会被编进献给你的荆冠。

有的时候我灰心地想,其实你也是这样。远方有一百座城堡以我的姓氏命名,而即使第一百只远来的船上,也没有你的身影。

你说如果我认输,就吹响眼泪打湿的第一株青草。但是你知道我将强忍住泪水,在所有擦肩而过的欢愉里默默行走,在你呼喊我的名字之前,不会回头。

传说中……

传说我下个月要孤胆英雄只身前往尼日利亚;

传说中我参加的这个会光报名费就是2万多块钱;

传说中这个会议还有个鸡尾酒会,一干花旗、BNP之类的金融小鳄和BBC、les echos之类的媒体达人以及Total、Shell之类的企业主管;

传说中有N个panal sessions以及N+1个networking coffee break/lunch~~

神啊,救救我吧。

翻检旧日情书(2)

NNN久以前翻检过一回。竟然是出自同一个人的。那谁那谁小那谁,就是我昨天说你们都想不到的,惊异吧。

以写信代替打电话的几大好处:

1 省电话费-气气中国电信;

2 避免了抱着电话啃听筒的不雅形象;

3 南方多雷雨,少打电话则减少被雷劈着的危险;

4 写信更灵活,避免了固定的时间,譬如小猫正在跳着脚和其他猫抢水果的时候,打电话显然不是个明智之举;

5 回复也不一定要即刻,一般来讲,猫科动物的反应较灵长类动物稍慢一些。不能因为一点点生理上的缺陷而对猫科动物求全责备;

6 电话打得再长,时间也有限,不能包罗万象,写信可以把随时的心情都记录下来;

7 写信锻炼大脑,电话锻炼嘴皮子,相比之下还是大脑需要经常性的锻炼,而嘴皮子已经练得不少了;

8 写信锻炼写作,一定不能放弃写作的机会。上次没有克服自己的懒惰写书评,已经十分后悔;

9 电话要看心情,特别是猫方,如果心情不好,沟通比不沟通的效果更糟;

10 写作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多想想自己到底是谁;

11 如果想明白了自己是谁,可以去当哲学家,如果还没有想明白就可以多给小猫写写信,反正不吃亏;

12 写信可以不谈鸡毛蒜皮的小事,电话必谈这些小事,所以写信的人其形象更加高大;

13 可以一定程度上的纠正某些错误的偏见-譬如理工科的孩子都是半文盲;

14 偶尔打一次电话可以觉得电话格外甜蜜……

一件衣服的小小的尊严

话说一年两度的折扣期已经开始,目力所及范围的人类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作为一个在shopping方面从来都吝啬有余热情不足而且对购物环境还非常挑剔的同学,在被AX的一位好心人强行拉到距离巴黎200多公里以外号称oulets集散地的troys却几乎空手而归以后,我对soldes的兴趣更是大打折扣。

这种满坑满谷都是各个品牌商店,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半日游的扫街战斗,实在是不适合我。当年在北京的时候,我最喜欢找个非年非节的周末,在新世界商场一逛8个小时,每一层细细淘过去,一般都能有不小的收获。

兴师动众地远赴郊区且呼朋引伴看点儿逛街这事,下次我再也不干了。来回车程就4个小时,最后勉强在鳄鱼店拿了一条粉紫色碎花的“破伤风”羊毛围巾,和以前可卡从澳门带回来的意大利产“大窟窿”披肩遥相呼应。并且为了使鼓动说服我一起过来的大哥不产生心理愧疚,在整个outlets出口的最后一家锐步店里,我又一口气抱了两双运动鞋。共花费欧元62元整。——其间试图败nike花布休闲鞋一双、“123”黑色套装一身未果——当然原因只有一个,只剩下非人类尺码了。

然而本季我的采购计划中包括:春季外套一件,职业套装一身,牛仔裤两条,长靴和休闲皮鞋各一双。任重道远。

于是周六我上过法语课以后,强打一周睡眠不足的精神,前往传说中的Les Halles开始战斗。

一言以蔽之,我重新看到了西单中友满100送110时候的壮观场面。尤其在H&M、ZARA这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店里,人头攒头之景象更令人心生亲切。自从在mw的blog上得知以上两家是欧洲最大的三家青春时尚品牌之二,且知道在北京只有国贸才有ZARA的店以后,我才对这个平时视为巴黎真维斯的品牌多少产生一点敬意,并违反原则地扎进了淘货的人流之中。

不能说没有收获。首先在某家店了淘到三折细褶袖薄薄花衬衫一件,12欧,为职业装之旅奠定了一定基础。然后在ZARA拿下橙色高领短公主袖小衫一件以及棕色厚细条绒外套一件,分别为13欧及30欧。等待试衣服排队25分钟,付款排队10分钟。

这一日,我穿我最钟爱的从淘宝上花70元买下却给我极大惊喜的橙色涟漪领灯笼袖修身毛衣,配黑色大摆长裙。在ZARA的人流中觉得太热,于是在试衣间就换上了新买的薄衬衫,然后将橙色毛衣塞进了品牌塑料袋。由于试的ZARA小衫与我的毛衣颜色完全相同,我本来还想换一件灰色或粉色的,但无奈都没有S号了。——我是回家之后才想明白为什么我竟然可以穿S号的衣服,而身材大多娇小玲珑的法国mm却需要M,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这样的太平公主在巴黎实在异常罕见。

但是我不曾想到,这样一个无心的举动,竟然铸下大错。

在试过一件鸡肋的灰色大衣最后决定放弃之后,发现已经错过同层电影院色戒放映时间一刻钟了。而且突然就觉得又累又饿,于是打道回府。——不在巴黎的同学们是很难想想从chatelet走到传说中有此一站的无人驾驶14号线需要多么漫长的旅途,而就在我几乎抵达的时候,突然发现手里的提袋少了一个——ZARA的还在,但是装着我心爱橙色旧毛衣的那件却遗失了。。。

我在心里骂了无数个shit,无奈又转身回头,重走长征路。ZARA,后来到过的123,试了灰色大衣的toimoi……其实我觉得最有可能就是落在了最后一家,但是全部都没有结果。到底是ZARA国际一些,服务员们的英语都很流利,第一个帮我找的棕色帅男还对我说,这里的顾客也不怎么nice的,很可能已经被别人拿走了,你看这里这么多人……

于是这一天在收尾的时候一下子变得令人沮丧起来,我垂头丧气地重新走过UGC,走过麦当劳和哈根达斯,走向漫漫长路的地铁入口。在内心我细数着这一段时间的流年不利:错过还算满意的房子,刚刚夸奖完就彻底坏掉的mp3,我钟爱有加却离我而去的心爱毛衣——事实上我宁愿自己刚刚买的这件更贵一些的衣服被丢掉,也不愿失去那件陪伴我去了南法、德国和摩洛哥的07年最满意衣服。

再后来,我在疲惫不堪的地铁上恍然大悟——一件毛衣也是有自己的尊严的。我不光买下一件比它贵没它好看却跟其颜色完全相同的衣服,甚至在新欢刚刚到手的时候就移情别恋将其粗暴地塞进来别家的塑料袋……在这样的打击下,足以使近墨者黑学习了我的自负和倔强的毛衣同学心灰意冷、弃我而去……

到家之后,我不顾劳顿,扑向机房去淘宝上翻找——果然就如我买它的时候,独此一份,再无分号。如果不是后来在镜子前脖子扭扭屁股扭扭试穿的外套让我较为满意(其实付款的时候已经发现是made in China,不过鉴于凝结于其中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过长,还是决定收了它),我一定又怀着一肚子悲怆上床睡觉而忘记刚刚给自己树立的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依然尽量做一个有趣的人,一个幽默的人,一个大度达观而脱离小伤小悲的人。——至少从本博的题目来看,我的确有继续努力:)

周日就丢失衣服话题,电话爸爸妈妈时候又探讨了一大番中国制造业水准已经足够但是囿于设计能力和品牌运营能力在产业链下端任人鱼肉的国情,再次坚定了革命尚未成功我辈仍需努力的爱国情操,并重新开始构思淘宝之万能赌注之旅。

我很想Biu地一下就消失

不过我不知道是因为想“Biu”,还是想“一下”,或者是“消失”。

其实我已经Biu地一下就消失了。还将其作为一个愿望,就像伪装成是自己乐意的一样。

想起看完《鬼子来了》之后那些天总爱喋喋不休学人家说“刨坑埋了”,突然很想找个什么人模仿各种方言搞各种笑逗其开心,爱是奉献啊。

看了《苹果》。其实这个故事本身是不错的,又猥琐又温情脉脉,里面有几个小段落很精彩,精彩到脱离主线独自存在。比如开头、比如佟大为蹲在地上跟梁家辉掰扯“这是两码事”那段。其实床(广义的床)戏也不赖——尽管老板娘反戴绿帽的桥段很败笔。

但是导演终归还是太拧巴了。一个过于戏剧化的故事是很难去表达一种普遍的、迷惘的、黯淡的、窘迫的、生活化的凉薄的。所以那些俯拍的掠过城市的灰色镜头,那个直白到可爱的“lost in Beijing”的构想,还有配乐……都很想让人拍拍导演的肩膀说,哥们,故事讲得挺好,但还是洗洗睡吧。

但是,那个试图讲述普遍的、迷惘的、纠结的、生命不可承受之各种分量的《蓝莓之夜》,在先入为主的烂片信息引导下——我没看完,就关机睡觉了——赧一个,主要是因为困,主要是困。

老板回国,一月是难得轻闲的时光。然而最近不安定感日甚,很讨厌。但是又吃到了食堂大师傅烙的馅饼,彷佛间还有点小美好。正可谓,“她既想死,又想去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