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rz

(去掉一个最高分……)

主持朗诵大赛决赛。我万无一失敬业地背下了所有串场词,但是还是在报完10号选手得分之后兴高采烈就开始给12号串词,忘了11号的评委亮分,结果一桌子的老爷爷老奶奶哗哗哗整齐划一冲我晃着手里的亮分纸~~~

********

顺路记搞笑片断若干:

某电视台的导演先热场,不过一看就是没见过这么愣要当文艺节目录的严肃场合,有点抓耳挠腮。面对台底下各部委机关征召的观众:“来,朋友们,我首先需要一个长时间的鼓掌镜头~你们都是亲友团吧,想象我就是你们支持的选手,对,保持微笑,用力鼓掌,一二三——走~!”别说,还真有标语锦旗荧光棒。右边一个“莹莹,我们永远爱你”,左边一个“八荣八耻,和谐社会”…… Orz。

跟俺搭档的是个186的帅哥,我硬撑着只穿了3cm的鞋。该帅哥声音没的说,就是上场比较爱紧张,在我不多的与其搭档的生涯中,开场伊不忘词的次数为0,且每次都顺嘴胡诌把我苦心孤诣凑的韵尾搞散。“x旗下。。下。。高悬的。。誓言”……$%#%#$%……我一边微笑下场一边关麦一边小声说:“不错,听起来很加勒比海盗”。

民政部一猛同志,野兽派激情朗诵法,深得评委欢心。舒婷的《祖国啊,我亲奈的祖国》,这位朋友艺高人大胆,打算把“—— 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这么些字充满激情滴一口气全部喷完。。。结果,在最后一句上断气料~憾!

评委点评,一七十来岁老爷子,声如洪钟,但笑得异常六小龄童:“今天见到今天这么多帅哥靓女。。。啊,不对,是靓妹,哈哈哈哈哈哈哈”。……崩不令冬令冬呛_-bb~

“最后一篇文章”

有时候,如果我突然像现在这样六神无主,莫名烦躁,我就要苟延残喘着爬到网上,幸好,现在我就在。

然后去看一个人的blog。然后我贪婪地看,贪婪地看。

然后突然跳出一个对话框说,“本文已是该分类最后一篇文章”。然后我再点一次,再跳一次;再点一次,再跳一次。

最后一篇文章就是最后一篇文章是最后一篇文章以及最后一篇文章。

诵,诵,诵!

话说又要到某一了,全国GDP又有万分之几点被拿来搞各种各样的活动。单位团委书记是俺老乡兼小学校友,于是就很在劫难逃被抓去主持一个她为初赛评委之一的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青年同志们参加的诗文朗诵大赛。

以前朗诵比赛啥的,俺就是选手,上去哗哗背完,挨个看看评委长几条鱼尾纹然后夹包走人,从来没想到要从头到尾集中注意力听45个参赛节目,从两点坐到八点半,完全吐血。

安全部的情景朗诵很好玩,男同学忠厚,女同学pp。第一段两个人都太紧张,念对白好比小学生朗诵课文:

“啊,你又要走了——”
“是的,我——又要走了……”
“你,要去——哪里~”
“我——不,能,说……”
“你,什么时候——回来——”
“我——不,能,说。”
“我明明——知道,你不能说,可是我还是要问,因为——我是你的妻子。”
“我明明——知道,我不能说,可是我还是希望你问,因为——我是你的丈夫——”

被笑场一次。不过第二段开始渐入佳境,尤其是mm表现堪赞。全诗及表演充分表达了我们安全部同志们长期生活在祖国最需要的暗处,为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生活的宽广胸怀。后来入选决赛,组织者说教育电视台要录播。忠厚男一号马上举手,问“是公开播出吗?”组织者说,“是公开播出,但是你们的镜头会被cut掉,知道你们的规矩~~”于是男一号以手拂胸做欣慰状。感人吖。

铁道部、教育部和农业部太狠,直接派了铁路文工团、教育电视台和农业频道的专业选手,穿着制服把大家震翻,不厚道。

中信集团选手上场,我ohmygod了一下,跟书记评委说:“我汗,这个是俺师弟~~而且,也是俺们小学校友……你看看俺们的光荣传统~” 军艺出身得过n多演讲朗诵比赛冠军的书记晕到在地。

财政部真的财大气粗,配乐都做的精益求精,也是一个四人表演朗诵,形式新颖,题材感人,还让你看不出来那个咬字不准有点口音的同学是不是因为剧情需要,很赞。

大部分朗诵内容都还不错,就是配乐有点onz,当第六遍“红旗颂”响起的时候,我内心有一滩肯德基工作餐可乐化成的汽泪。

不禁想起俺平生最得意的诗朗诵经历。

——话说那是1999的春天。五四运动八十周年,文化部、教育部、以及北大都摩拳擦掌要搞个大的——当然另一说是因为某运动十周年,需要转移一下青年们的注意力和libido。总之,一场名义上为全国大学生文化节以及五四纪念晚会的大型选秀开始料。

校园里贴出海报,要招募一个组诗诗朗诵的撰稿人和朗诵者。于是有了俺和偶像以及另一个mm的胜利会师。再后来三个女生一人一部分完成了一首适宜群诵的组诗文稿,汇总到我这里编排,再再后来我跟着起哄当导演挑选领诵和合诵的同学,再再再后来俺也成了领诵之一,勉强凑数和另外一个嗓音巨好的mm以及两个熟识的嗓音巨巨好的gg搭档,穿着对襟小褂梳两根麻花辨冒充五四青年——而且据说我的扮相实在太像料,以至于我旁边的gg每次看见我的红头绳都要笑场~~

哦,对了,还有我们的现场钢琴伴奏,是同级一个很典雅的女孩,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秦川”。她的伴奏好极了,跟我们配合着连缀旋律,轻柔高亢,天衣无缝。

是那种最经典的朗诵形式,四位领诵垂手挺立,三十六位合诵臂架词夹,没有任何肢体语言,只有声音和情绪。

韵律和内容令人沉醉其中,不觉得辛苦和乏味。我最喜欢其中一段压字尾的轮诵,气势磅礴,美仑美奂,还有中间一个我同班同学的领诵男生共鸣十足的西南联大校歌片断独颂:

万里长征,辞却五朝宫阙,
暂住是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千秋耻,终当雪
中兴业,需人杰
使华夏共济,刚毅卓绝

钢琴在这里陡然雄壮,三十九人屏息肃立,只有他一个人浑厚而高亢的朗诵在乐声里夺音而出……现在这名同学早已结婚生子,不知道是否一切安好,想来亦是唏嘘。

彼时因为我分到全诗的第一句——“一座红楼安详,飘绕万卷书香”,然后我魔障一般每次排练散场都念叨着这句进宿舍门,只此一句,从不换样。后来大家烦我烦得不行,一听我开口“一座红楼”,就把手里各种瓜子皮练习本枕头之类的东东扔向我,令我和星爷很似。

就是这一出诗朗诵,在纪念晚会的现场朗过,在艺术节大赛上朗过,我毕业的时候曾想搞一份视频copy,但是终因种种杂务搁浅,连个录音也不曾留下,到底成为遗憾。

最搞笑的是艺术节大赛去录像,正逢58南斯拉夫大使馆遭炸的抗议活动。录完回来之后下了大巴,我和搭档男领诵一同往宿舍走,他一套正经中山装,我白色对襟上装藏蓝色长裙且两根麻花辨,两人手里一人一个纸卷,面有慷慨之色,向我们迎面涌来的群情激愤准备上大巴的同学们都傻掉了,搞不清我们究竟是已经带头化妆抗议完毕归来还是组织指派准备带领他们再去高声呐喊的……

这位和我一起冒充学生领袖的同学,实打实一直都是人缘很好的学生领袖,去东京大学交换过一年回来换了系读博,闲时当当新东方老师,迷着大批小姑娘,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后来这首诗被我改头换面,在各种需要形式感的表演场合打肿脸充胖子。因为类似的话语,恐怕我已经再写不出。那些集体主义的激情,对宏大叙事的热爱,真情洋溢的民族自豪感——那些从来被精英的中文系才人不屑,而令我至今怀念的情绪,现在只有残存的余音在皮肤里袅袅,随时准备散去或者引来自嘲。

全诗的最后两句我写的,叫“在风雨如晦中聆听,在晴空万里处歌唱”。记得异常清楚,最初的手稿里,“风雨如晦”与“晴空万里”两个词是对调的,因为当时我的心里,想着的并不是八十年前,而是十年前的一些人们。

transfer

我以前一直觉得从怀疑论者转变为乐观主义者是可能的。虽然我分别认识一些从来就是A时态的人、天生就是B时态的人、从A到B完成时态或者从B到A进行时态的人但却从来没有目击过任何一个人从A到B的过渡期,但是我一直坚持认为这种转变是存在的。

现在我终于终于见到了一个。

《兄弟》真是太烂了

终于看完《兄弟》下,看完之后一口闷气郁积于胸,恨不得找茬儿揍秋千一顿。

实在太烂了,太滥了!~烂到我都不愿意耗费blog的笔墨来评价它。白白等了这么多年,我太冤了我。喜欢马尔克斯也不能把现实魔幻主义写得这么狗屁阿。

其实也不算没有预兆,《许三观卖血记》再往前迈这么一大步,就成了《兄弟》。住在大城市里用电脑敲字看新闻要浪的余华同学终于可以只凭借想象来编造小说了,特别还以生活的名义,以叙述主宰的幌子。

他笔触优游写好看的随笔,坦诚天真地开blog,7年前有缘一晤留给我极好印象,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作为读者原谅他写出这么一部糟烂作品的理由;只有一个原因,让我放下即将落在盲目亢奋秋千背上的手,那就是他曾写过《在细雨中呼喊》这么一部美丽而动人的作品,使我不忍对一个曾经如此信赖的作家完全绝望。

希望他能从这条情节狂迷的路上早些调转过头。

江心比心,精益求菁

周日中午,黄梨和盲目婚宴。

婚已经结过两百年了,但是我们坚持要有婚宴,于是有,且很丰盛,且很好吃,且新郎穿运动T恤,新娘穿非运动T恤。

我携可卡同学第一个到,本来很得意,但是盲目同学居然恩将仇报说:“墨迹没有迟到好难得。”

俄而路小美的司机王小噗打来电话,问酒店位置。

“就在黄庄路口,中关村大街路西啊……”
“路西啊,是海淀剧院吗?~”
“%$%$%海淀剧院在东边,对面,在海淀医院旁边~~”
“海淀医院啊,好像过了……”
“不要到家乐福啊,南一点点!”
“家乐福啊,好像也过了……”
我和黄梨无语凝噎。最后唯一一对开自家车的本科即为海淀乡土著的同学迟到半小时~

八卦,杀人,大西瓜小西瓜~~大家都很没品位。席间起哄新郎新娘交杯酒一次,打kiss一次,后者还搞了个全桌陪ki,不厚道。

然后要去钱柜,我痛拍大腿疾呼没有打印免一小时优惠券带上。一百多块啊,不甘心!于是站在中关村大厦公司名录牌前扫视,最后一如既往之行动派之决定去四层一家电脑学校碰运气。。。有个mm在值班。“请问这位姑娘,可不可以付费借你们的电脑上网打印一个东西?”“打印多少啊?”“就一张。”“那没问题,帮你们这个忙。”于是单独给我们开了另间办公室的门,开了机,连了打印设备,还很放心地把我们独自留在办公室……rp爆发啊,感动得一塌糊涂,于是不小心打了六张。咳咳。

k歌结果:建议竹子马上赶去广州报名超女,可卡同学可以考虑北京赛区莱卡加油好男儿~~(都有一个卡哦!)

席间遇到盲目同学的一名高中同学,其老公是我的高中同学,其本人是我研究生的宿舍楼友,其工作单位是我工作单位的大哥单位。。。

本bo题图是我送的结婚礼物之一。路美老师是坚定不移的维尼熊爱好者,家里基本上是个百亩森林二环版(注1);黄梨老师是含而不露的snoopy爱好者,正在向路美的水平一路狂奔。

小粉心上面写的是“江心比心,精益求菁”,嵌两个人的名字于其中,我在五分钟之内想出来的,窃以为自己很牛,且窃以为可以列入“婚姻箴言一百条”行列。哇咔咔!

********

注1:就在钱柜楼下,她们夫妻二人还因为一个维尼熊和跳跳虎甜蜜相拥的靠垫椟,而办了一个“cashbox吻钻卡”珠。ps,维尼熊就是阿噗,跳跳虎就是路路,我客串了上回书说到的Eeyore驴同学~~

扫街小图

咳咳,纯属凑数~

小西天一条街上卖蟑螂药的牛人。

黑哥哥的酷帽子~居然是去年夏天的事情了……

路路以前说过,Eeyore长得又像我又像她,我越看越是。地铁里有大广告,模仿秀一下!

地铁里的puma广告,很酷。

墨墨和水墨园

(下面的是墨墨,腾空跃起的天才叫Friday)

唯一一次买《狗迷》,正巧看到上面在介绍一只小有名气的边境牧羊犬——居然叫“墨墨”。

这也罢了,谁能保证自己肯定就能跟一只狗不重名呢。况且这个墨墨还很帅,得了很多冠军,还是一只友善的治疗犬。

但是今天还知道这只墨墨同学居然还有自己的一个私家俱乐部,对外实行会员制。俨然一个小型宠物公园,草坪滑梯游泳池一应俱全,更发指的是就叫“水墨园”~~

无语崩溃。

(本文图片转自CPN边牧论坛)

世界杯最佳女咬手

秋千六个月了,在它二分之一年的狗生里,她深谙“狗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当她回首往事的时候,从来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也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因为她到目前为止的一生,全部都奉献给了狗世最辉煌最壮丽的事业——抛弃一切功利目的地“打猎小球”!

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只要她醒着,只要身边有活动人形,只要活动人形的手或者嘴里没有疑似可以咀嚼的东东,那么她的唯一目标就是——玩球!如果活动人形躺在床上,她就叼起小球奋力站起将脑袋露出床平线,并且沿着从头到尾的路线把床沿拍遍,把人形逼急;如果活动人形坐在马桶上,她就扒开门缝,昂首阔步,蹲在自己的小厕板上跃上人形膝盖,示意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玩——我看厕所空间虽小但是亦不妨一追;如果人形带她到了院子里,哈哈哈哈,只要吉娃娃宝宝、蝴蝶犬小白、博美熊熊、小黑和银狐串圆圆不要来抢,那整个绿荫场都是我的了(当然,如果抢那就是他们的好了~)!踢足球的小哥哥们,你们的盘带功夫太差了,难为你们的球还那么大,通通让开,看我的!!!~~

在世界杯如火如荼之际,请允许我奉上比任何职业球员都更加敬业和执着的金靴奖最佳女咬手秋千同学的一组玉照,继续为中国any球事业的阴胜阳衰喝彩鼓噪,谢谢!

我追~~

我咬~

超级开心宝~

优雅狐步~

双耳无敌小飞象!

*****************************

下面教练员出场了……

baby,ready?go!

看你往哪里跑!

coach,I got it!

********训练持续半小时华丽分割线************

中场休息,传达战术……

教练心情不错,可是为什么不给我擦嘴……

请叫我流线型歪歪长舌千~~

话剧《白鹿原》——野心的大而无当

老弟在论文答辩前百无聊赖之际邀请我去看《白鹿原》。宣传纸上印着“《白鹿原》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水平”,我惊了一下,说,这个评价谁给的,胆子不小啊。我弟打圆场说,是挺火的啊,茅盾文学奖,也可以这么说吧。我压根没想起来它得过这个奖,研究生阶段才看的,觉得也就soso。我弟切了一下,说,“你都一把年纪读的了,那时候你觉得啥不soso啊,读书要趁早~~”我反驳,说那时候重读一些女作家的小说觉得还是挺不错的,比如第一次读《玫瑰门》还满喜欢。然后我弟给我一个“不客观”的眼神评语。

话剧本身实在乏善可陈,和我当初得知竟然有这么一部话剧时的心理怀疑一样:把一部时间跨度如此大人物如此多线索如此纠结的长篇作品压缩在两个多小时时间且用舞台语言来表达,野心大而无当到幼稚的地步。

用我弟的话可以这样概括:总之,如果你想基本搞清这部剧在说什么,那么起码你应该在半年内读过白鹿原的原著;如果你还想进一步理解品评一下,你至少还得懂陕西话。

基本毫无人物性格发展脉络,若干重要细节甚至情节,都用一句台词交待略过,外在条件所限,使得对作品的表达完全停留在故事表面和赶场当中,特别是赶场,将不多的原创形式感(比如老腔的线索贯穿和呼应、几次群众演员原上的集体出演,这些都是不错的戏剧语言)也消解得所剩无几。

还有全部对白采用陕西话——这真是一个大大的败笔——如果一部话剧终于原著的表现力需要由方言来主要支撑,那恰恰说明其内在张力的匮乏。且不说徒给演员增加无谓的工作量,仅因为方言发音咬字而使演员难以保证音量,给观众的台词辨识雪上加霜,这就应该算是导演丢帅保卒的重大失误。

至于那些把真牛、真羊赶上舞台,纯属是作秀,属于费力不讨好的典型。而所谓舞台一隅的明场“床戏”,反而因为显露得过于浅白而丧失了冲击力——如果真的想有突破性,不如布景隐蔽之而突出音效。

演员还算不错,虽然他们被迫走马灯一样上场下场。濮存昕演得很卖力,但是宋丹丹和郭达无论如何不能摆脱他们身上根深蒂固的春晚意象,特别是加上口音……那些老腔艺术团的乡土艺术家们令人尊敬,多少还算给这出戏增添了一点真诚的“原生态”感觉。

应该说《白鹿原》这样的小说是典型的不适宜改编成舞台剧的东东,能够流畅转变为戏剧语言的东西很少,林兆华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导演,但是这次他太冒进了,比较残。

不过开场之前,发现我后排八点方向坐着一对情侣,男的身材高大,光头,小眼睛戴一眼镜;女的瘦,衣着有品位,大眼睛,略带神经质——像极窦唯与王菲同学。我倒吸一口冷气,杵弟弟回头,他一看之下,也说确实像,想偷拍,最后没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