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生的故事

,这篇小说被翻译成《你一生的故事》,我第一次看是在大话的科幻版,meg贴出来问vital的意见,后来隔了n天vital说不喜欢,偶很愤恨。后来某封底帅哥让我去看《巴比伦塔》才知道原来是同一个作者,Ted Chiang,还是华裔,还很年轻,还小帅,心潮澎湃。

带了这本《你一生的故事》集子回来,里面收录了蒋同学全部的八篇科幻小说,我在汽车上就看完了,到家以后放在卫生间的洗衣机上,加上胡吃海塞闹肚子,于是确保我五天以来又从头到尾看了两遍:P

我最喜欢的还是单篇《你一生的故事》,不仅是因为其中触及了大多科幻作家避而不谈的关于种性不同的两种生物之间语言交流的“硬”领域和大量实验细节,更是由于其在处理关于确知未来而无能为力的悖论时所采用的文学手法。其温情脉脉之处,令人难以想象出自一个中青年男人之手。这世界上不是没有出过茨威格和诸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但是我皮毛的女性主义精神令我更加偏爱泰德·蒋笔下的女性。他在《除以零》里面有一段极精辟地描写男主人公初遇女主人公时的话:

“他被她那张脸吸引住了。那是一张异常平庸的脸,大多数时间不苟言笑,但在那次聚会期间他看见她微笑了两次,皱了两次眉。看她笑时觉得她不会皱眉,看她皱眉时又觉得她不会笑。卡尔很吃惊:他能够辨认出什么样的脸经常微笑,什么样的脸经常皱眉。但是对她那张脸,他却琢磨不透”。

作者本人大概也可以同类相况:看他写思虑周全的技术细节或行云流水的情节推进,你不会想象到他也能写出节奏疏缓笔触平静然而忧伤如影随形的情感;看他感性丰沛而情绪节制地用将来时追忆或者用过去时猜测,你也不会想象到他惜墨如金在短篇格致中任想象力定点爆破的硬朗之风。读者大概能够辨认怎样的作者经常微笑或者皱眉,但是泰德蒋的理性素养、敏感程度和文学造诣,都出乎意表地令人惊叹。

昨天和高中理科班的同学聚会,有很久没有见到的酷mm。后来说到科幻版的老帅哥们,站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唏嘘了一下。忘了说到什么,大概是说到喜欢什么样的科幻。她突然很激烈地反驳我,说理工科的学生就不会喜欢科幻小说。我怔了一下,不过对于我喜欢的人,我素来习惯于顺着他们说话,就问,是觉得很多民科是吧。她点头。我说,“对啊,所以我们文科的科盲要借助科幻小说聊以自慰,科学这辈子不指望明白了,只好yy一下”。想起某物理牛人也痛恨科幻小说,便觉得世界是有趣的。但是我知道酷mm的原因一定不只于此,大概她只是讨厌一个纯粹文科的女生滥竽充数到谈论科幻的队伍里吧,而且要夸夸其谈。我多少可以感同身受:P

《艺术人生》春节特别节目第三集,讲“教子有方”,在客厅里我坐立不安。果然末尾朱军惯用煽情伎俩,让“在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中所有的孩子站起来拥抱下母亲,说“我爱你”。我很庆幸我老妈已经彻底被ZUMA套牢了,正在我的房间里奋战,只有我八卦之王的老爸监督我看电视,不然很难说我是不是也得硬着头皮配合一下。但是这么多年来我的不恋家,一直是父母亲耿耿于怀的,我自己不是没有感到歉疚,但是没有办法。

其实今天凌晨看dvdv的blog,就很想把上面提到过的《除以零》里面的那段话re到给她的评论里,因为其最新blog里有段极端体现伊聪明绝顶之幽默风格的对话,让我觉得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dvdv~傻了吧,鸡! 说:
桃太郎

dvdv~傻了吧,鸡! 说:
不是说你象桃太郎,是你的脸像

@lis~继续怀念你 说:
啊?

@lis~继续怀念你 说:
。。。。。。。

dvdv~傻了吧,鸡! 说:
别人是整个人像桃太郎,或者脸像桃太郎的脸,但你是一个脸就像桃太郎整个人”

虽然一个是追忆式的忧伤,一个是即景性的爆笑,但是其中都有我非常喜欢的东西。我隐约觉得这种我喜欢的东西以及我的这种喜欢,触及到了我自身的一种类似本质的什么,但是无法说清。

昨天同学聚会里我说过一句话——凡是理性可以想通的东西,我就都可以接受。说完之后我觉得很吃惊。事情正在(或许早就已经)朝着一个不同的但是也许无法避免的方向转变,我不能判断是否应该,就只有看着、想通,接受,呵呵。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