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HuTong
骑车上班的时候,走后海沿线,每天都看见很多人力车,车背上印着“胡同游”“visit Hutong”之类的字样。我最喜欢的是一批黄色顶篷,印着“Go To HuTong”的小车,有时候他们拉着团队的老外,嘿呦嘿呦卖力蹬骑在银锭桥和烟袋斜街之间,挣着堪比的士的收入。
在漫长的讨价还价和权衡之后,我和可卡还是决定稍微腐败一下,去很久以前留下过很好印象的“胡同pizza”解决我们的午饭。
小风嗖嗖的,所以不妨腐败到底。于是打车,在路口下车往银锭桥走,途中感慨初冬的北京在触觉上已经寒冷有加,后海却保持着晚秋残黄的视觉假象。
朔风劲朗,水面还颇有些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意思,我揪着头发想了半天毛主席的这句诗词而不得,而鉴于代沟,可卡已经不能给我任何提示了。
胡同pizza是一家简单而有趣的店,在银锭桥西头正对的胡同进去,沿着向南再向西即是,门口有指示牌,还特意自创了汉字来命名(或者从《康熙字典》里捡的?),很是新鲜。
室内装修很简单,有些南亚风格,墙壁上赫然挂着“That’s Beijing Readers’ restaurant Award”的证书。我们落座点菜,3平方寸一个的小pizza,足够两个人吃,伊家乳酪做的很好,窃以为得到了pizza的精髓,夏威夷的48一个,地中海的56一个,性价比还不错。奶油蘑菇汤20,味道独特鲜美。
我们去的时候已经过了饭点儿,没有其他客人,清静悠闲,两个招待小妹自顾自聊天电话,但也不算怠慢。
我和可卡简单探讨了一下这里受老外欢迎的缘由,盖因为这里充分迎合了他们较比简单头脑中对于亚洲的肤浅想象——在北京城市民俗风情象征的胡同里,目睹佛像莲花之类的南亚印象,品尝西餐排档的代表性食物,富有效率的yy印证和全球化缩影,令人心满意足。
这次的pizza比上次吃的薄了一些,于是刚刚好没有撑到,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空气照进窗子,我和可卡就在最锦绣的一团光里对着墙壁做手影。毫无疑问,我比他做的好得多。
中间接到路路的电话,敲定晚上的庄聚,于是买单走人。
中途按预想去工行转一笔异地汇款,门口取号是750,而排在我们前面的有98人。
决定死等。
然而,谁也想不到我们的后海一日游是在怎样的情境中结束的:
我从可卡的肩膀上抬起头,惺忪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了自己还在银行。在这个过程里,可卡已经换成一副“我恰好比你早醒五秒钟”的表情,懒得拆穿他。然后就听到电子服务温柔亲切的声音:“请758号顾客到3号窗口办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