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为师,终身为师

一个星期前,我接到一个陌生手机号的短信,问:“你是inking吗?”我很崩,“是,您是……”?俄而电话打来,可爱的不标准汉语——原来是俺三年前曾经教过一个月的汉语学习班学员中的一位,现任LG某公司驻华首代。在那一班的学生中,他是年纪最大的,也是学习最刻苦、成绩最好的一个,是一个中学生的父亲,很是温和谦逊的样子。

挺高兴的,事隔三年,难得他不仅记得我,还记得我的手机……

三年前我还在清华读研二,莫名其妙被一个外面主要针对韩国人的汉语培训班邀请去临时顶人教一个月的汉语,每天上午4节课,一节40块钱——虽然很微薄,但是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应允。班上一共6个学员,4个是即将派到中国高层任职的LG员工,2个是LG公司花钱负责培训的联系媒体记者。一个月时间,阅读、语法、口语都教,和学生们关系非常融洽,是一段美好的记忆。后来其中有两名同学试图追俺,且其中还有一个较比帅……

其中好玩的事情很多,比如他们课下邀请我一起去后海坐游船吃饭赏景,当时在船头兼职拉二胡赚外快的一个音乐学院美女就是女子十二乐坊里的一员——当时她们的组合还不是很红,听我说有听说过,小姑娘显得很激动。美女很快自曝自己的男朋友就是韩国人,与自己偶遇之后寤昧思服,辗转反侧,终于回中国来找她……于是就亲上加亲放下二胡和大家聊成一片~~作为一名教师,看到自己的学员在短短两个星期后就能以极端有限的词汇和女孩搭讪,我很欣慰。这位美女现在显然不用再去后海拉琴赚外快了,但是她和她的韩国bf感情是否如故,就不得而知了。

我还曾带着学生们逛过一次雨后初晴的清华园,并在传说中的甲所午餐一顿,深得同学们赞赏。后来其中一个记者同学——该名同学毕业于汉城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是“毛泽东1937年在江西的活动”——回去后也辗转难眠了一把,第二天赋诗一首送我以表心意:

“清华园里雨浸湿,
雨脚低低路不平。
座中微笑又是谁,
梦里见到温老师。

我喜欢这首可爱的“诗”,特别是“雨脚低低”这个说法,觉得和白居易“水面初平云脚低”有种内在关联——而且我怀疑这名同学是读过后者的,因为他说自己很喜欢唐诗,最喜欢李白,曾经在上课我讲到一个唐诗典故的时候就自发在下面吟诵:“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当时很惊诧于他竟然知道这首并非李白最出名的作品,顺便帮他接了“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的后两句,他立即激动得满脸通红,坚持要我把这首诗抄下送他。所以当后来他比较语无伦次但是又试图婉转地表达对我的倾慕之心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他轻薄无聊——搁在古代,这种答和大概也得算上暗通款曲了,尽管他完全忽略了我是一个中国人且还学习中文知道这首诗天经地义的基本事实。在最后一节课上,我教他们“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下课的时候他过来对我说,你教的这个,他们也许不懂,但是我懂。

课程结束以后的一天他来清华找我,送我两幅未装裱的水墨画,说这是他偷偷和现在中国的某朝鲜著名国画大师见面后被送的作品,画的是一座代表朝鲜半岛的横跨南北韩的山脉(貌似俺们长白山的余脉),很经典的中国国画笔法,估计日后朝鲜半岛统一,将很有收藏价值~~他把两幅都放在我这里,还要我题一首诗在其中一幅上面,说年底再来中国的时候找我拿。吃饭的时候他讲到自己很崇拜毛泽东和邓小平,更加深了我对他是个有文化的异国愤青的认识,心里多少有一些怜惜。可惜后来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还有一个姓金的同学,聪明非常且具有幽默感——在对一门语言掌握得很有限的前提下想传递出自己的幽默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后来知晓这名28岁的同学即将成为LG驻华最年轻的子公司副总裁,汉语将是他掌握的第5门语言。一个月的学习结束后,因为他直接留在中国,所以我还作了一段时间他的辅导老师,得以见证其汉语的进步神速以及模仿北京的哥语音形态的无厘头搞笑。

这名同学最善于讨人欢心,会弹吉他唱歌也不错,还有一次羞涩地告诉我一个“小秘密”——觉得我很像他大学时候暗恋的一个师姐。有一天带着一本英文版费正清的剑桥中国史来,告诉我为了了解我、和我沟通,首先就要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他要努力学习——我很汗,因为我自己都木有读过L 在他短暂回韩国度假的时候还打来电话,跟我说我他已经就能否娶一个中国姑娘征求了他妈妈的意见,我一头雾水满心崩溃,在后来当面婉转拒绝他以后,他还真的哭起来,说自己讨厌北京,要离开——后来我就再没有见过他,据说果然调往广州,很快就回国料。

不知道韩国人的感情是不是都如此充满戏剧性,但是由此可见风靡东亚的韩剧果然是有其广泛的现实基础滴!

再说到昨天邀请我见面的学生,派了他的司机接我去了传说中的LG双子大厦,还吃了某位中国通韩国人开的百岁餐厅正宗韩餐,我说他现在的汉语很好,他说那是因为2003年的时候遇到了inking老师,我跟他说不用再叫我老师,叫我名字就好,他说,“Once teacher,Forever teacher。老师,永远是老师。”高兴而又感慨。

最后要说的是一件一直让我引以为豪的事情:在汉语培训班一个月结课的时候,LG设宴招待我们这些老师,大概有四个班共有八九位,除我之外大多是语言文化大学的学生。韩国学生们一一走到她们面前道谢,并送上纪念品——一个韩国特产的类似我们傩戏脸谱之类的木刻面具。走到我面前的时候,我这一班的学生代表说,“对不起,老师,没有你的了。”虽然有点吃惊,但是当然还是笑着说没关系。

然后我教的那一班的六个学生就一起站起来,其中一个人大声说:“我们很感谢各位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帮助我们学习汉语,所有的老师都很好,很漂亮,但是我们有一个礼物要送给我们最好、最漂亮的inking老师。”然后他们就“变”出一套淡蓝色的包装漂亮的化妆品套盒,恭恭敬敬地递给了我。

当然在一瞬间我就成了众矢之的,但是内心充满快乐和骄傲。其实我知道那是因为什么,因为在课堂上我从来没有把他们当作汉语方面的小学生,教给他们简单的词语、句子,让他们朗读或者拼写打发时间。他们都是邻居国家高素质的人才,是对事物和社会都有深刻认识的成熟的人,所以我们讨论中韩的经济发展对比,探寻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设置很多生活或者商务性的场景来现场表演,用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无题给他们送别……如果你真的用心想办法与他人沟通,你就一定会得到理解,以及尊重。

所以,在三年以后,我和年近半百的学生坐在一起,追忆自己二十三岁的明媚时光,幸福而满足。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