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劝,吃饱饭,没事别去看夜宴

(作业之草稿备份版。有剧透,请谨慎阅读。)

俺在十二道金牌领了一份作业之后,怀着一颗充分形式主义的仰慕之心,选择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去观摩了一下冯小刚导演已经在传媒阵线上火爆了大半年的《夜宴》。尽管是凌晨才结束的午夜场,影城20块钱的暴利爆米花依然卖得行云流水应接不暇,由此可见豪华阵容的票房号召力的确不是浪的虚名。我严谨地在谭盾大师的开场配乐响起前吃完了我的那一捧,然后兜头遭遇竹林宽景。

竹林好啊,习惯料。俺们中华古装武打大片要是没有竹叶翻飞,水花四溅,高人们总不能凭空打飞碟里杀将出来吧。宣读懿旨,吴彦祖仰天一滴清泪,口里喃喃自语两个字“父亲”。我心里就暗道不好,一种强烈的不靠谱预感扑面而来。但是,我还是接着被后面片头毒蝎子蜇出的“夜宴”题目感动料,这个片头小小地振奋了我一下,于是俺调整姿势,认真看国际影星子仪同学穿着美仑美奂的长尾礼服走一条和奥斯卡红地毯宽窄相同的宫廷长廊……

一百三十分钟以后,同学们,我不得不说,整个夜宴唯一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镜头,奏是影片题目出现的那5秒钟。在剩下的时间段,特别的“夜宴”的高潮后半部,我彻底从一堆情侣里唯一单身看夜场电影的尴尬羞涩中脱身出来,担任起那个带头笑场十恶不赦的角色。。。

从技术层面来讲,冯小刚导演借助其国际豪华制作班底的力量,的确展示了他的导演风格从剧情型、都市题材型向豪华型、视觉冲击型转化的本事。就好比跟全中国人民宣布,给我足够的钱,给我叶锦添、谭盾、袁和平,谁还拍不来大片呢。的确,那些过去三五年里让我们慨叹过华语影片也有豪华制作的诸多元素一一登场,场面不乏恢宏,色调的确饱满,用光布景也见用心良苦。然而这些元素如果没有姿态各异,生动丰满的题材作为血肉支撑,形式华丽的镜头已经不能再像他们初出茅庐那样令人赞叹感慨,反而有繁复虚弱的感觉。

名牌导演讲转型,冯小刚算是起步晚的了。在电影没开始前,我在售票厅里看拍摄花絮,冯导一脸真诚,说,第一次拍古装戏,我很费心思,要琢磨,用什么样的色调,用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来拍。——试验态度其心可嘉,虽然到底给琢磨砸了。

A 人物塑造和剧情主题的冲突——

《夜宴》是向哈姆雷特致敬的,但是却不是“王子复仇记”,因为第一主人公显然就是国际巨星章子仪同学扮演的婉后。

无鸾不是哈姆雷特。基本上除了给大家普及莎翁的形式剧情,这位的角色多少有点无厘头。他是一个铁人三项全能选手——武功高强,舞技一流,还会水下屏气不限时。而且他又完全没表现出哈姆雷特踌躇延宕的复杂心理原因,其叔父也完全不具备背地里也向上帝忏悔一下罪行的宗教感,广义上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还都占全了,国耻家仇,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都应该狠角一下。但是电影里其复仇之意却仿佛可有可无,忽隐忽现,特别是在吴越之地修习三年的会所艺术家还是乐于选择天桥双簧这一表现形式,不知其目的是打算感化叔父还是用以简单挑衅以求速死。

婉后当然也不是乔特鲁德,冯导说她是女版哈姆雷特,我看莫若说她是武则天再加上点儿杨玉环。关于茜素红的独白将整部电影扳回到传统宫廷影视剧之后宫风云和女人欲望的摧枯拉朽主题上,倒是解救了俺这一类一直痛苦徘徊在两种文化解读中的观众。加上青女这样一个安徒生美人鱼版的奥菲利娅,令我恍然大悟了这部电影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的一个关键:原来又是一出“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吃八方”的经典窠臼。众多导演代代更迭,技术的改良,耗资的铺张的确都在与时俱进,而对于女性角色描摹的范式化,将女性置于一个被观看的客体位置,进行着非天使即祸水的脸谱型塑造的陈疴,却似乎从来原地踏步一脉相承乐此不疲。

葛优同学算是跟哈姆雷特原版的国王比较沾边了。冯小刚说他其实是一个“内心非常浪漫的暴君”,这点我们从“今夜之前不困惑,今夜之后困惑了”多少有所领教,但是从几个大胆尺度的镜头来看,色情邪荡过之,“浪漫纯情”不足。而那个长达数分钟的杖刑镜头更是令观众心惊胆战,不仅痛恨暴君的残忍,索性要对导演把这个旁枝末节的镜头处理得如此振聋发聩而瞠目结舌,进而怀疑他的道德和审美取向了。可是就连开元盛世的明君唐明皇都为了保住帝位赐死了杨玉环,这么一个弑兄篡位、嗜好血腥、凶残暴戾的皇帝最后突然弃甲退兵、坦然为爱饮鸩赴死,这种角色倒错也足够人民群众惊骇的。

B 电影与戏剧不兼容形式的冲突

夜宴是一部很诡异的片子。它有135分钟的片长,你想说这是因为内容饱满,情节曲折的需要吧,但是却感觉节奏缓慢拖沓,情节推进摇摇晃晃,和台词语速有一拼,到最后直看得人不停看表;若说其内容无法支撑框架,不如就裁成40分钟的预告片,但实际上故事涉及了众多的人物(基本把哈姆雷特的全副人马都搬上来了),加上编导着意附会,其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足够拍个连续剧了,电影试图捕捉每一个线头去表达多个冲突关系,然而却缺乏跌宕有序的刻画,除了用形式化的片断镜头(比如殷太常父子握拳之类)和台词来交待关系的进展,基本缺少对角色内心的细腻描写和可信性的交代,反而令主题枝蔓频出,中心模糊。令人感觉看电影,是等闲,白了少年头。

这实际上涉及了一个试图驾驭融合电影和戏剧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失败的一种拧巴状态。舞台戏剧相当于一个球状体,其对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程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对对白的依赖性也非常之大;而电影相对而言是一个分子结构样的集合体,对画面感、延展性、脉络连接之间的流畅有特殊要求,它既要求你用线索穿起很多细节的珍珠,也要求不能故此失彼,失去整体的中心和厚度。最初我甚至以为夜宴是要按三一律来演一部电影,很为冯导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上来就选难度系数4.3的姿势击节。但是事实证明,对这两种形式的简单元素对接是无法成功的。

C 表现手法文白、雅俚、中西之间的冲突

且不说时代背景和镜头场景之间的错乱背离,也不说演员装束和历史人物身份之间混搭,单单说电影里的经典台词,就完全可以以一己之力完美承担起离间观众和电影氛围的重任。

各大论坛群策群力已经总结得差不多了,俺就不一一赘述,愿意被剧透的同学请参看joke版。事实上,这也是导演弥合舞台戏剧和电影两种艺术形式,驾驭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悲剧表达却力有不逮的外延显现。我听说冯导居然曾经学习凯歌同学很没有幽默感地对媒体发脾气,要求大家学一学古汉语再来看电影,不禁倒吸八十口冷气。

古装片的台词的确考编剧的文字功夫,这个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为什么《三国演义》处理得很好,《红楼梦》处理得很好,甚至《金枝欲孽》都处理得不错,反而《英雄》、《无极》、《夜宴》笑场频出呢。

说实话,“跪乎不跪乎”我倒是觉得挺应景,但是一想起它和“灰不溜秋的剑筒”、“就是让你去当个歌手吗?”“伟大的艺术家”、“下面是什么节目”同在一部片子里,一舞剑器动四方“后面竟然更跟一句“表演确是我所长”,我就实在崩溃了;本来“只要他愿意,就可以雄姿英发”以及“嫂嫂能松手吗”那段我还忍着来着,可是后来还有“不要对一个脆弱的女人说这些”、“就用我的鲜血来换取你的光荣”以及“燃烧的欲望之火”的时候,我再压抑就太不爱惜自己了。

至于片中场景一会儿《英雄》、《十面埋伏》,一会儿《指环王》、《角斗士》,这些大概也都是导演打算吸取一切大制作大场景之大片精华为我所用消化不良的富贵病吧。

***********

要求补充死活夸奖的镜头:

1 赐封屏风的一场:这段总算是不那么拧巴了。这里恰恰不是西方的,不是哈姆雷特的,而是中国传统的——“忠臣不事二主”,“武死战文死谏”的调调。厉帝政治权术手腕的威慑力,婉后隐忍一跪的复杂情绪,忠佞两派臣子的交锋……从演员表演到剧情张力,还算上一个比较有看头的高潮。可惜啊可惜,后面紧接着就是一场暴力美学到毫无节制的血腥镜头,令人对导演的审美趣味颇有疑窦。

2《越人歌》挺好听的,周迅嗓子适合这个,当年《如果爱》里的《外面的世界》也不错。可惜最后那句“我不会,爱情不会”俺又笑场了……

3 两段婉后与茜素红的照应:作为一个圡圡的语文课代表出身的小朋友,俺热爱一切前后照应。大红布料来象征爱情权力两手抓的荼荼欲望以及其最后落空,还算是比较的电影语言。但是,可惜又有但是,婉后同学大概也觉得自己从“只想保全我们二人平安”突然成为“我才是最后胜利者”的女皇范儿有点车速过快,语焉不详,干脆就又代替导演赤膊上阵来了一段内心剖白,平白把观众当成傻子,死活要给画的水蛇涂上两个浓重的黑眼圈~~~

******************

综上所述,冯导的确转型创作了一部“中西合璧”题材,拿到国外都能看懂的华语大片。但是在西方观众期待的眼花缭乱的武打功夫、描龙绣凤的华美服饰、中国皇宫的阴贽乖戾之外,他们是否也会一眼辨认出这浩大声势背后那个“哈姆雷特”的莫名其妙;而本土观众在翘盼一场血肉饱满,在历史的罅隙间对人性矛盾和真实展现而不得的失落之后,是否还有更多的热情为下一部大片掏钱买单?那什么与不那什么,这是一个问题。

~~~~

ps,经网友提点,后来发现天涯上有篇强文,基本可以看作俺这篇blog的通俗、展开、详记和搞笑细化版,读长句子比较累的同学可前往观摩: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article=792652&stritem=free&idwriter=0&key=0&flag=1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