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影之《鸡犬不宁》

大学生电影节又开始了。每年都是北师大搞,出于各种目的不算,这样坚持不懈地搞,虽然有成有败,但是多少给人以一点点尊敬这所学校的理由。放映地点就在我家后院的电影资料馆,每周都在伊门前的水果摊买两个菠萝苹果之类的,不捧场说不过去。

目前为止一共看了三场新的:《鸡犬不宁》、《爱情的牙齿》、《箱子》,以及一场重温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头两部都是周一放的,那一天有含蓄的沙尘,我下班晚走了一会儿,在腥腥的尘灰气里骑到半路,突然决定去看电影。停好车子大概已经迟到一刻钟了,冲过去看到一个中年阿姨持着一张票在门口张望,我问“您这张票卖吗?”她说,“不卖——送给你吧。” #$#$#%#$%……“啊?”“我就是多买了一张票,没打算卖,看谁顺眼就送给谁。” 唉,看来师奶杀手果然不是白当的。

言归正传,先表一支。《鸡犬不宁》是去年的片子了,早就听胡子夫妇赞过。这次终于得以谋面,果然很好看,的确可以与《疯狂的石头》相提并论(虽然比《石头》早半年但是因为档期延后就只能称为“石头第二”让导演很窝火)。并论的是同样的风格浓重的地方性城市背景、在个人境遇和社会现实中小小的挣扎、妥协和希望、一张编织主要人物生活场景的网和一条串连故事以及包袱的线。当然还有很多不同,相比之下,《鸡犬》的结构空间更大一些,夸张的戏剧性成分更少,叙事更加平实并贴近生活本身。

故事背景发生在河南大梁(开封),一家当地豫剧团前景堪忧,好容易有一场演出约请,而团长拿着的2w元赞助费却“神秘”失踪,剧团只好宣布“放假”。故事围绕豫剧团三个师兄弟在“下岗”之后的“鸡犬不宁”的生活和遭遇展开,而那不翼而飞的2w元,则成为串连故事的另一条主线。

第一女主角号称是徐帆,但是基本上被女二号小香玉完全盖尽风头。三个师兄弟及其家庭的戏份虽然平分秋色,三一三十一,但是整个剧情依然细致紧凑,全无散漫冗杂之感。恰到好处的城市解读和人物角色的挖掘相得益彰,满握的细砂一般的生活情节之中隐藏着小颗的闪光的金子。河南,这个华夏历史上举足轻重然而在当代倍受诟病的地域,如今终于有了一部为其代言的平民影视力作。

导演本人就曾在开封的豫剧团学戏,称这些故事本身也是他的师兄们的真实生活。那些俯瞰城市全景的长镜头和熟练游仞于大街小巷的快速切换,令人感到摄像机后面那一双眼睛确确地对这个地方充满亲切的情感和老朋友一般的理解。

2w元赞助费的灰蛇伏线和一个伎俩老套的小偷加骗子角色设计得很巧妙,作为一个游离于三个家庭故事之外的线索,恰恰以不同的角度对三个家庭都进行了关键性的“干扰”,使误会的产生和情节的推进都一气呵成而兴味盎然。由此可见编剧也是颇为老道的。

关于这部小市民悲喜剧的大团圆结尾,难免有高举“真实”大旗的同学们对其“掩盖矛盾”的光明型尾巴加以鞭笞。不过我倒是觉得大可不必求全责备。既然那些生存的困境、破落的艺术、俗套的骗局都是真实的,那么那些卑微生活中相濡以沫的感动、小人物自得其乐的幽默欢畅又为何不能成为日子行进的中流砥柱?

放松地而不是僵硬地讲故事,搬着板凳平等对待观众而不是高高在上冒充训诫者,拿几个看家包袱跟观众狡黠地挤眼睛,总是好过面沉似水地大尾巴狼摆酷。而我,在电影资料馆10块钱一张票独自抱着矿泉水看小导演小制作,比之在高档影院三换一大出血听震耳欲聋看满屏虚张声势爽得太多。如此看来呢,某熊老师有道胜术衣锦还乡,倒也不完全是件坏事。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