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一如杯中酒

N年前一个在《大学生》杂志当编辑的朋友约的稿,发出来的时候基本面目全非,上周整理古旧硬盘将其翻出,遂在此凑数。

散伙饭:青春一如杯中酒

题记:

散伙饭,离别的坚强独白、群体宣泄,青春的屈膝之礼、辞幕仪式。散-伙-饭,齿间音-圆唇音-唇齿音,琅琅上口,涵义复杂,没齿难忘……

盛夏、仪式与游戏的人

行李躺在阴冷的北屋 耳边是前程似锦的祝福
蝉从早到晚不停的鸣 因为已是盛夏的枝头
女生开始夜以继日织毛衣 分不清她们是在补课还是在备课
有人围坐草坪唱着儿歌 可是脸上却是无奈的沉默

1995年,在中国内地尚未学会规范操练和成熟炒作的唱片市场,曾经在很小的范围内发行过一盒被称为绝版纯正的校园民谣磁带,言其“纯正”,是因为其中所有的曲目都是由如假包换的北大在校生或毕业校友词曲原创并演唱,且水平绝不在那几首流传甚广的商业校园民谣之下。如今或许可以在网络间找到零散的翻录单曲,但是最初那印刷简陋,制作远非精良的《没有围墙的校园》,则已经可以被称为“收藏品”。整张磁带主打的第一首歌,就是这首易榕作词,廖岷谱曲并演唱的《已是盛夏》。

几乎所有在大学校园生活过,曾经在夏日趿着拖鞋、拎着书包,穿过两道弯曲栅栏形成的“后门”走到隔壁胡同小馆子喝酒的男生,大概都会有过如下的感慨:“要是我有点钱,干脆就在学校旁边开一饭馆,分量比东北菜还足,啤酒买一赠一,世界杯时候开夜宵,保准巨火!”而在他们毕业、工作、赚钱、生活从而忘记这些许诺之前,那些早已不声不响实践着他们愿望的泛学校圈饭店的老板们,都在摩拳擦掌期盼着每一个盛夏的到来。

开始的时候,7月的代名词只是暑假,从盼着赶紧结束考试回家重温厨房饭菜的暑假,到磨蹭到老妈电话里忍无可忍给出deadline才依依不舍告别恋人的暑假,到忙着制作简历四处扫楼寻找兼职的暑假……然后突然,几乎是在日日谨记却依然毫无防备的一天,这个代名词,换作“散伙饭”。散伙饭——这个名词亲切、直白、无奈而又残忍。民以食为天的古训生长在每一寸黄皮肤的血液深处,所以,一场饭局,朴素而直接,大巧若拙地成为盛夏仪式的重要载体。

四年光阴,曾经纯情的已经学会矫情,曾经矫情的已经学会内敛;曾经不谙世事的多少在投简历的时候被磨了些锐气,曾经扬言大显身手的对“一步跌入社会”也面有几分惧色,总是端端正正写完作业的好孩子,此刻也不免生出一丝玩世不恭,早就恋爱考试兼职玩乐一把抓的牛人,更是弹铗高奏人生得意需尽欢……

在这个盛夏,校园春秋已是尘埃落定,一纸offer当真前程未卜。于是,在毕业答辩之后,收整行李之前,每个人都比原来更加好玩、洒脱或者说,游戏一些,宿舍里大概不是很容易找到毕业生的身影,再凑局打牌恐怕要连发几个短信,然而,他们最后的一点正经,一些真情,一份发自肺腑的仪式感,都凝结在这最后的饭局里。

酒、独白和群体演员

吃什么并不重要,在哪吃也很无所谓,因为“和谁吃”这件事已经具有决定性质,更何况,一定要有酒。

如果不是出于伟大汉语音韵美学的考虑,“散伙酒”显然比“散伙饭”一词更加贴切。上下铺的兄弟在一同策划追女大计的时候曾经就着一碟花生米运筹帷幄过,寒窗苦读悬梁刺股最后得了一笔奖学金也难免被三五好友起哄狠宰,平日里文静娇羞只喝鲜橙多的女生失恋以后也会借酒消愁在女伴肩上痛哭……但是,似乎从来没有一种酒,如同散伙饭中的一般,五味陈杂,人人自醉。

有的时候,酒是主菜;有的时候,酒是道具,或多或少,里面都盛着一点真心,这真心是拿来用作最后的剖白的。大抵每一场散伙饭中都会有一些主角,一些龙套,而这抢镜头的主人公和群众配角的身份往往并不与平素校园生活里的叱咤风云或者默默无闻相匹配。

一个公认木讷寡言的男生,借助最后一次名正言顺的机会突然端着酒杯走到某个清丽女生面前,这一幕大概在无数的散伙饭场合上演过。是语无伦次地袒露心声,抑或只红着脸碰一下杯,这并不重要,关键地是在于他在内心深处已经如同哈姆雷特一样进行过一个王子“to go or not to go”的艰难抉择,是对自己执着的青春过往和未来不可知命运的一次交待、一种了断。也许有少数知情者敲击着酒杯唯恐天下不乱地起哄,也许女生一反娇羞的忸怩心照不宣地一饮而尽,这都是只有散伙饭才有的真实、忘情和破釜沉舟的别意。

小A是来自西北小镇的男生,容貌平平,少言寡语,虽然他的普通话说的还不错。在他上大学那年,他家乡的大部分人从来没有见过计算机,但是都知道他学的是一个很厉害的专业。但是大三他回去的时候,镇上已经有了一个可以连网打游戏的网吧。小C是江南女子,细眉细眼,不算出众,但是安静恬淡,有个高中青梅竹马的男友,在同个城市另一区的大学。某门课上小A和小C曾经分在一个小组,小A负责写代码,小C负责修改和细化。小A第一次觉得代码可以像一个人一样,毛毛躁躁或者简单干净。据说找工作的时候小C和男朋友分手了,但是小A不敢确定,只是后来听说小C签了家乡省城的公司。小A很久没有见到小C,直到最后的散伙饭。小C背对着他的一桌,手里有一罐“露露”。小A端起啤酒走到女生桌的时候,大家都很诧异。小C也有点惊讶,但是却在小A走到她面前之前就站了起来。“祝你……以后幸福”,小A毫不理会众人的目光,很平静地用玻璃杯碰了一下小C的易拉罐,然后把酒全部送入喉咙,在大家做出反应之前回到了原来的座位。因为场面本来就很嘈杂,所以,似乎也只有一刹那的停滞,然后就又响起了招呼和干杯的声音……

还有那些平素就感情融洽的宿舍,那些序齿排了座次的老大、老二、老幺,那些未必不在各个方面暗自攀比过,却在瓜分彼此家乡特产方面从来毫不留情的兄弟姐妹,无需长亭古道的意境,也不必芳草连天的煽情,只要散伙饭上的一壶浊酒。便随处可见抱头痛哭或者执手相看泪眼。

这不能说叫做什么矫情,因为这是一场场面宏大的群体独幕戏。随便信手拈来的一个细节,就连缀着一个少年最敏感岁月的千丝百缕,心结或者痛处。人人都是一号,也都是配角,纵使有了几年光景的淘洗,可毕竟都是风华年纪,与人离散,更是与己告别,曾经有的欢喜或者沉郁,一触即发,戏里戏外,恨不得抒尽长情,也就在这一顿饭,一杯酒里。

猴哥吃散伙饭的时候很热闹,比他以往在宿舍楼的走廊里敲着脸盆吆喝别人出来打牌的时候还要热闹。猴哥长得并不尖嘴猴腮样,甚至有着非常可喜的体重身高比,但是他姓侯,而且大大咧咧为人爽快有威信,连高两届的师兄也顺水推舟叫他“猴哥”。散伙饭的时间地点和通知都是猴哥一个人忙活的,席上敬他酒的人最多,他酒德好得很,来者不据,全是你随意我干掉的样子。女生成群结队拿着饮料过来,他就高兴又不失风度,压着杯子挨个跟人家碰杯,每碰一下都说一声谢谢。出来进外的服务员有什么大事小情也要问他,知道他是个管事的或者买单的。散伙饭里猴哥是主角,那种让大家都舒服惬意的好演员。后来喝高了,男生开始扯嗓子唱歌,从真心英雄到姑娘漂亮。突然,大家就看到猴哥流泪了,开始就是低着头,后来变成不管眼泪落下还大声唱着,再后来,就只有猴哥的呜咽之声。女生们陪着掉眼泪,男生看着面前的酒杯愣神。毕业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有了差不多的去向,但是猴哥因为大四最后一门专业课挂了,所以要等下一年的补考,没拿到学位证。大家都想假装事情没有发生,但是,猴哥还是哭了……

那些说着“前程似锦的祝福”,好似觥筹交错一般做君子惜别的场景总是开始都有的障眼法,酒席过半,那些个体性情张扬构成的集体爆发力才会淋漓尽致展现出来。高谈阔论臧否品评各个学科的老师,口无遮拦不吐不快清算看不顺眼的同窗,当事人就算在场,大概也就红着脸听了,倘若一时意气,当场摔盘子撂碗闹起来的也不是没有,且不管明早起来水房见到脸色如何,但知道今天晚上酒醉以后有人扶将,就算人生一次快意。

当然,总有,依然总有一些默不作声的人们,那些或者微笑,或者默然注视着一幕幕性情之剧的旁观者。他们有些是被冷落惯了的,如果没有在这最后的筵席上揭穿自己,就会一直这样悄然下去;也有一些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悲伤或者欢喜的,比如谈了三年恋爱却最终要天各一方的情侣,比如想向反目的好友表达歉意而对方始终没有出现的男生,比如一个一直暗恋某位老师却看到他携了娇妻与同学举杯话别的女孩……他们也是这幕景上苦心孤诣的演员,他们亦将内心的告白演练过一遍一遍,而在多年以后,他们也许比那些醉过、吐过、哭泣过的同学,更加记得这一场属于一个人的别离。

小眉穿着面试时候新买的职业装出席的散伙饭。她的身材很好,纤秾合度,过肩黑黑的直发,眼神明亮,是每个公司都愿意招一个的那种年轻office lady。小眉成绩不错,本来可以保研,但是因为拿了知名外企的offer就放弃了。新公司晚上有一个迎新party,小眉犹豫了很久,还是蜿拒了那边来参加散伙饭,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想最后看看教专业主课的M老师。M老师前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是本专业的师兄。人长得精神挺拔,讲课时候口才很好,课下跟常男生一起打篮球,属于女生都会注意的焦点。但是他去年结了婚,是大学本科时候的同学。小眉不是花痴型的小女生,也没有哪种为了什么就不管不顾的泼辣性格。老师有女友的时候自己就死了心,结婚了更是只能课上望一望。虽然她尝试过给M师写信,但是最后也都只写给了日记。同窗之情,她不是没有,所以微笑寒暄敬酒,一样也不怠慢,但是她依然最想借最后一次热闹的场合这样没人注意地远远看看M,只是没有料到他竟真的答应打篮球的男生们,把妻子一同带了来。小眉以前见过还是小于老师女友时候的师姐,是个落落大方的女子,容貌不见得比自己出众,但是微笑起来很有亲和力。现在她胖了一点,举杯的样子很优雅,可以看出内心的甜蜜。小眉有点难过,甚至有一瞬间几乎不愿再呆下去想最快速度地离开。然而她最后还是没有,她小小抿了一口酒,心里想,幸好他的妻子还算配的上他……

青春、散场以及重头再来

散伙饭、离别酒,这总是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可圈可点的段落。那些曾经被叫做天之骄子的年轻人,就要开始说与青春作别。这在三四十岁的人看来,未免是极尽可笑的。告别了校园的这些孩子,依然会在职场上青涩如同夏日的核桃,在迥然不同的环境里无论愿意与否地接受挑战和羁绊,他们愣头愣脑的样子或者张扬着羽翅的嚣张,总仿佛他们的青春还漫无边际。

但是,那些已经学会把心思情绪暗藏于心的人们,常常忘记自己当年的毕业,忘记了他们都曾怀着怎样伤感的心情一一退掉图书馆的书,打开水的水票或者一个低年级女生暧昧的日记,他们曾经那样认真地告别自己,那样认真地在散伙饭中酩酊大醉、那样认真地在同学录上写下“十年后再会”……

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读过一次大学,散过一次场,经过一次割舍,在彼时彼处,我们诚惶诚恐地给自己成色最为饱满的青春写下一个休止符。如果曾经细微体察春天里树的样子,很容易发现,那些叶子的颜色会经历短暂而丰富的变化。鹅黄嫩绿,碧色墨青,春末夏初某个傍晚的风中,它们簌簌作响,亦有自己的盛宴。

青春有如杯中酒,即便容器不变,姿态不变,每次倾倒,亦不复从前。人生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于是也不可能品鉴同一杯佳酿,注册同一个学号,爱上同一个人,或者,经历相同的一场散伙饭。

但是,故事散场,演员仍在。他们,或者我们,四散离去,隐蔽在每一个生活的角落里,重新洗刷叶子上的颜色,做我们夏日核桃的好梦,等待皮肤坚韧、内心饱满的一天,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相聚在一起,不顾脸上的沟壑,再次斟满杯子,追忆曾经散伙饭里的每一个小小的叹息,重头再来,再来笃定地漫溯一次鹅黄墨绿的青春,再来在一饮而尽之前轻轻敲击一下自己。

One Comments

  1. I came across your blog about this song I wrote years ago. Thanks for sharing your experience. I wrote it in my 2nd year at Peking U. Liao Min wrote a new song a few years ago and it got us back in touch again. Too much had gone by. No longer a young person, I hope we still keep a youthful heart.

Leave a Reply